【新华网】在爬坡过坎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全国两会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在爬坡过坎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全国两会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新华社记者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对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部署。
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一系列务实举措,释放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努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稳字当头 全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是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21年9月8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稳的主基调更加明确——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七大政策取向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于海田代表说,各项任务安排聚焦“稳”,抓住了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地方政府要切实担负起稳经济的责任,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负、为实体经济‘输血’。”
这是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2020年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代表说:“报告不讳言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一一列出解决的思路和办法,特别是很多政策‘一竿子插到底’,让利好直达企业。”
稳的发力点更为精准——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成为重点发力的方向。
“减税降费帮了大忙。”山东省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卓长立代表说,去年政府减免税费让企业节省近千万元,扛住了成本上升、疫情散发带来的巨大压力。报告中新一轮减税降费安排让卓长立安下心来谋划校企结合,为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保民生重要性更为凸显。看到报告提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等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代表感觉“特别提气”。“国家切实看到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困难,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稳大盘,既要紧扣主线,也要守牢底线。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许多代表委员表示,报告的一系列部署,折射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深切考虑。
稳中求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广西北部湾港,各类货物搭乘海铁联运班列南来北往、出山入海。
“顶住下行压力,不能再走粗放型发展的老路,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挖掘潜力、激发动力。”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延强代表说,“今年计划推出7000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并加强与中欧班列的衔接。”
2022年1月15日,广西新年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年货班列从钦州港东站驶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代表注意到,报告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统一在一项工作任务中,更加注重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
“一方面布局芯片产业,一方面加快车联网、自动驾驶、智能语音控制等创新技术研发。”曾庆洪说,要靠自主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是在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激发内生动力。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慧代表一直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交通堵点,武陵山区的美景将更多呈现给游客,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也会走出大山,乡村振兴前景越来越好。”
这是2022年2月11日拍摄的海口新海港客运综合枢纽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黎多江 摄)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释放区域、城乡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一系列部署着眼畅通经济循环,提升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珏慧代表看来,疫情影响下,国际供应链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当务之急是持续提升枢纽港韧性,确保供应链稳定。“建议加快内河出海通道建设,以河海联运保障供应链稳定。”
把握主动 锚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
市场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全国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5.46%……去年深圳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特征更加鲜明。
这是珠海横琴一角(2020年9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伟代表说:“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政策利好,发力改革、开放、创新,化危为机。”
这是2022年2月10日拍摄的S2沪芦高速上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鸥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改革发展春意正浓: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2个集成电路项目集中落户;对接RCEP协议,全球最大国产重型矿车签订出口租赁合同……
“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着力在改革的集成性、开放的制度型、创新的策源力上下功夫。”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代表说。
这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博园区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2021年9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不停顿。报告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注册制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为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代表说。
在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东渡港区,一艘货轮向码头靠拢(2017年8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开放不止步。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代表说,要抓好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加强“系统集成”,让改革创新举措发挥更大成效。
这是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拍摄的光伏电站(2020年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发展任务越重,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稳扎稳打——
“双碳”目标事关发展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推进‘双碳’必须全国一盘棋。要讲究策略方法,正确处理好当前和未来、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山西省晋城市泽北加气站工作人员在为汽车加煤层气(2020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山西在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同时,加快推动煤炭清洁化利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晋平代表说。
发展面临的两难多难问题越多,越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
基层一线连着千针万线。“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社会治理……任务重、目标多,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答好每一道‘必答题’。”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代表深有感触。
“高质量发展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最优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委员说,要牢记“国之大者”,立足国情和实际,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