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黄冈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来源:黄冈市新闻出版广电局 时间:2018-07-05 08:45 浏览:
视力保护色:

       黄冈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激发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发展活力。
    一、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推动研究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在黄冈市委市政府、湖北省文化厅重视支持下,黄冈市文广局积极申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2018年4月,获得示范区创建资格后,立足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召开全市文广系统创建工作动员会,制定创建规划、工作方案及任务清单。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和政府工作重点督查内容。将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为示范区创建重点突破工作,协调扶贫部门将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列入全市脱贫出列村脱贫指标。
       二、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通过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合建、租赁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四馆三场两中心”建设。市、县两级政府先后投入20多亿元,建成各类公共文化场馆38处,建筑规模达20多万㎡。在市区,黄冈博物馆、黄梅戏大剧院、黄冈艺术学校新校区、遗爱湖美术馆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先后投入运营。在县市,一批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文化中心也相继落成或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在农村,整合综合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覆盖到每个行政村。全市“三馆一站”及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521, 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03%,提前实现文化小康建设两项指标。
       三、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丰富文艺展示平台,促进全市文艺繁荣发展。组织新创黄梅戏《大别山母亲》《槐花谣》等文艺精品;《槐花谣》、原创音乐剧《红安回响》分别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全国小剧场演出活动,《麻乡约》荣获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剧类优秀奖,黄梅戏电影《传灯》获第24届大学生电影节戏曲片特别推荐奖。以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载体,不断擦亮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公共文化机构“红色文艺轻骑兵”开展文化活动和惠民演出500多场,放映公益电影1400多场。推进文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试点,举办军民联欢会和送文化进军营活动,依托“黄冈群艺大舞台”积极举办专业团体和社会文艺团队音乐会,开展“文化情浓•艺术暖心”进市福利中心、进戒毒所。“文化情浓艺术暖心”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展志愿风采、感历史文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
       四、切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市财政对黄梅戏大剧院运营管理进行补贴,8个县(市、区)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戏曲进校园”及“送戏下乡”等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乡镇、村共有78个文艺协会、130多个体育协会,1053家社会文艺团队,3829支广场舞队伍。全市文化志愿者注册团队95个,注册文化志愿者1775人。加快公共服务与科技融合步伐。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加强文化机构数字文化建设。黄冈市图书馆建有2个特色资源库,黄冈市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都建立了数字网站,县、乡镇、村(社区)也初步具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黄冈市群艺馆、麻城文化馆成功申报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项目。
   五、深化文化单位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推进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管理运行机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创新艺术生产机制,健全市场营销机制,搞活用人机制,调整收入分配机制,形成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各类人才有序流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部运行机制,2018年以来,组织《大别山母亲》演出活动40余场,与华中保利院线签订重点剧目《东坡》巡演协议,在潜江、株洲、郑州、衡水开展巡演,进一步增强了湖北黄梅戏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探索建立文体场馆现代管理运营机制,对黄梅戏大剧院实行“政府补贴、企业运营、业主监管、省院使用”的经营管理模式,委托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使黄梅戏大剧院加入国际朋友圈。黄梅戏大剧院开业运营两年多来,共演出200余场,其中惠民演出60多场,观众达10多万人次,表演院团有多家国际一流顶级院团。市民花几十元钱就能看到交响乐、芭蕾舞、歌剧这样的高雅演出。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