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改革开放40年:县级广电发展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时间:2018-12-21 15:20 浏览:
视力保护色:

改革开放40周年,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壮进行曲。中国广播电视不仅见证了这一改变世界格局的时代进程,记录了中国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成就,行业自身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跨越。总结分析这40年的发展经验,将改革精神发扬光大,对推动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意义重大。“国家广电智库”开辟专栏《致敬改革开放40年》,刊发系列观察文章。今天刊出第十一篇《改革开放40年:县级广电发展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县级广电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广播为重点的事业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经过80年代“四级办”的遍地开花,到90年代后期进行改革调整,到近年来的融合创新、转型升级,在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传媒形态日益多样、舆论格局深刻变化的复杂环境中与时俱进,奋力开拓,迎来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升自己主流媒体地位的崭新机遇。

一、县级广播电视改革发展40年回望

40年来,作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渠道、维护基层意识形态安全的主阵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全国广电系统制播能力提升的重点和融合发展的基础环节,县级广电在覆盖面、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均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一)广播为主,电视出彩(1978年至1982年)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在县级设立广播站,并逐步建立遍及全国农村的有线广播覆盖网。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县级广播站已有2500多座,广播喇叭发展到1.2亿只,基本形成了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乡镇广播站为基础、连接千家万户的全国有线广播网。在电视方面,通过自主研发,我国完成了由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过渡,到70年代末,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全部播出彩色电视。

(二)遍地开花,散乱渐生(1983年至1996年)

1983年,中央出台的37号文件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针,明确县级广电的任务是转播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自制节目覆盖本地。从此,县级广播站改称县级台,县级广播电视机构统称为广播电视局。到1988年底,全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从1982年的64.1%和57.3%提高到70.6%和76.4%,一些县(市)先后建立了有线电视台。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级广电在节目和广告播出中的违规现象逐渐增多,散、乱、差情况比较普遍,要求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三)改革调整,转变职能(1997年至2013年)

从1997年开始,全国县级广电先后经历了3次大的改革调整。

一是三台合并。从1997年开始,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合并为一个播出实体——广播电视台,主要转播中央和省的广播电视他节目,同时可开办1套广播节目和1套电视节目,县(市)广播电视局和广播电视台实行“局台合一”体制。

二是播出机构职能转变。从2001年开始,除少数实力较强的县级台和民族地区外,其它县级台不再保留自办电视频道(广播仍然可办),自制节目可在省或市(地)电视台的公共频道中插播。

三是文化体制改革。从2004年开始,对县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进行合并,设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原广电局、电台、电视台合一的,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将电台、电视台分离出来。

以上改革调整对县级广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期间,得益于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村村通工程、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西新工程,县级广播电视覆盖“盲区”大大减少,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广播电视薄弱局面得到极大改变。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县级广电紧跟技术发展潮流,适应受众接收习惯改变,纷纷建起自己的网站、“两微一端”,有的还建起了自己的“中央厨房”,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融合发展之路。

(四)融合创新,转型升级(2014年至今)

2014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这年的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从此,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县级广电进入融合创新、转型升级新阶段。昌平、玉门、长兴、安吉、邳州等地主动作为,为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广播电视转型升级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中宣部随后提出2018年先行启动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国的全覆盖。全国十几个省闻风而动,开展了多层次、各具特点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二、积极主导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地位和话语能力

随着中央作出相关部署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各地大面积展开,广播电视迎来通过主导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转型升级进而提升自己主流媒体地位和话语能力的难得机遇。综合汇总有关信息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建设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应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通过积极主导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把广播电视打造成新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渠道,维护基层意识形态安全的主阵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和发扬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先进性,把发挥广播电视主渠道作用、让党和政府的声音直接落地、巩固扩大基层舆论阵地的目标放在首位。作为巩固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的前哨和一线阵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连通汇聚全域信息发布资源,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县级广电要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巩固扩大党的思想舆论阵地作为引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根本职责。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坚持弘扬主旋律,提供正能量,通过融媒体中心建设,把县级广电打造成传达党的声音、引领时代风尚、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繁荣本地文化、维护本地生态的新型主流媒体。

(二)通过积极主导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把广播电视打造成新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基层党委、政府发挥动员、组织作用的重要工具。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必须通过增进服务职能、创新融媒产品,进一步强化广播电视的服务属性,推动县级广电服务进入新时代“升级版”。要积极适应移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发展趋势,向移动传播转移,重点打造新闻资讯客户端和集资讯、通讯、娱乐、社交、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本土化、多元化、多功能平台,不断提升市场化能力和造血功能,增强用户黏性。要充分利用融媒体中心的“中枢”作用,使各平台从“分散”走向“集中”,将广播、电视、报纸以及“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频以及客户端)等各平台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互通互融,改变以往资源分割、各自为战的状态,在深度融合中产生聚合共振效应。要进一步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支持,整合、拓展地方政务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通过为各部委办局的工作搭建宣传推进平台、打造移动政务服务的聚合平台,把政务资源变为媒体运营资源,不断增强县级广电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的功能。

(三)通过积极主导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夯实县级广电发展基础,拓展生存空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撰写微信公众号文章指出,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巧用云平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必须通过强化技术驱动,激发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合理构建云平台,实现“云云相接”,促进全国县级广电互联互通,有效盘活利用各种优质资源。要根据自身实际,通过融媒体采编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技术平台的搭建,为融媒体运营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建构云平台资源应因地制宜:已经自建云平台的县,应完善和利用好现有云平台,并将自己的“小云”接驳省、地市等上级媒体的“大云”;在不具备自建“小云”条件的县,可选择租借进驻省级或地市台的云平台。同时,省级台应主动对接中央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改革部署,改善和创新云平台服务,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云制作、云汇聚、云转播和运营解决方案,促进形成全国融媒体建设的“云云相接”和各级媒体思想舆论阵地建设“网格化”结构布局,进一步发挥和放大县级广电的基层基础作用。

(四)通过积极主导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县级广电话语能力,提高广电地位。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必须通过完善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争取广播电视发展主动权,提升县级广电话语权。要因地制宜、因台而异,统一融媒体建设标准和规范,科学规划融媒体建设方案,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表面的虚假融合。要勇于突破体制机制固化的藩篱,大胆进行采编发流程、组织管理体系、自我发展机制等多方面的重塑与再造,探索建立规范、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要以工作绩效为统一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要加强外部合作,借助“外脑”提升融合创新能力,推动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县级广电与新兴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实现县级广电的“凤凰涅槃”:话语能力的提升和自身地位的提高。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