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情况

来源:公共服务处(行政审批办公室) 时间:2025-03-17 17:16 浏览:
视力保护色:

【编者按】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开展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的工作要求,省广电局在潜江、兴山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两地试点建设已完成,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为推动全省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现编发两地试点建设情况,以供参考。

潜江市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情况

担负试点任务以来,潜江始终秉持“标准化建设、均等化提升、智慧化发展”的总体方针,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基础建设,健全运维体系,推进智慧赋能,全力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

一、着眼强力推进,加强顶层筹划设计。建立试点工作专项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副市长为组长,市文广旅游局、市财政局、市融媒体中心、市广电网络公司及各乡镇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印发了《潜江市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压紧压实责任。协调市财政局提供相应资金支持,确保试点建设稳步推进。结合工作实际,启动编写《潜江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规范指引》《应急广播播出审批制度》《应急广播体系运维管理制度等,为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落实提供政策制度支撑。突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五必建”制度,即10户及以上自然村落(组)必建;城镇街道、社区、单位小区、新建小区必建;火车站(汽车站)、学校、体育场馆等人口密集场所必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游客活动密集场所必建;重点危化企业及消防单位、重点河流段处、重点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必建,为科学推进应急广播建设指明方向。

二、着眼网络融合,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全力开展光纤网络入户工程潜江466个社区及村落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能传输162套电视节目和17套广播节目,服务范围覆盖了13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和5万余户广电宽带用户,确保个家庭都能享受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全力开展无线数字覆盖高清化改造工程已建有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台,能够转播包括中央电视台12套、省级节目4套及市级节目1套在内的共17套高清电视,确保人民群众享受更加生动、清晰的视觉体验全力开展应急广播体系建设。2021年投入430万元专项资金,完成应急广播第一期建设任务,共计1235个应急广播点位,覆盖人口约50万,实现了6个管理区以及城区2个街道的全面覆盖,成为全省首个在城区实现应急广播全覆盖的城市。2024年底投入410万专项资金,启动应急广播二期建设,拟建设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990个,全覆盖7个乡镇。项目竣工后,覆盖人口将增至60万,覆盖率达到80%。选定部分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村落作为北斗物联网应急广播试点区域增加北斗短报文和物联网功能,使应急广播终端在断网断电等极端特殊情况下,仍具备灾害预警、应急调度、信息上报等关键功能,真正做到“平结合”“能应急、真应急”。

三、着眼服务群众,不断健全运维体系。构建网络化服务架构。按照“县区设中心、乡镇布网点、村有代办点”标准和“业务扁平化、管理网格化、服务精准化要求,充分发挥广电网络优势,建立了1个市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机构、20个乡镇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中心以及340个村级代办点,配备226名专业运维服务人员,并制定服务指南、行为规范、质量承诺、绩效评价等制度推动服务规范化、收费标准化、报修流程化、服务记录化、办结时效化、评价反馈化、管理平台化,构建了标准的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出“潜江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公众仅需扫描小程序二维码,或拨打中国广电10099、湖北广电96516客服热线,即可便捷地享受包括广播电视收听收视、设备设施日常维护与保养,以及应急抢修等各类公共服务。2024年,共接收并处理3889件报修工单,24小时内办结率高达99.99%。推进为特殊群体购买服务对全市1039户特困户(五保户)和21家养老福利院机构942个房间提供有线电视基本收视费减半优惠。对特殊群体采取政府补贴、以奖代补、项目扶贫、企业减免、农户分担的办法,按照入户速率不低于50M标准建设光纤网络到户,实现了宽带入户和电视双向用户全覆盖,积极为特殊群体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提供惠民服务。狠抓“双治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视操作复杂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等“套娃”收费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整改,实现电视开机看直播频道、缩短机顶盒开机时间、操作简化、收费透明,不断改善群众收视体验。

四、着眼提质增效,推进智慧赋能工程。推进“智慧广电+乡村治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在乡镇企业部署音视频联动系统。系统能够识别和预警安全隐患,迅速应对紧急情况,指导疏散人群,确保民众的安全。同时承担日常安全教育功能,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进“智慧广电+乡村文旅”。整合广电云广播和4G/5G技术,将应急广播与智慧旅游系统结合,在景区入口和关键区域安装应急广播、大屏幕和摄像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播放欢迎词,提供游客引导、预警和寻人服务,实现景区管理的可视化、可听化和可控化,提供了包括停车、寻物、天气等在内的多项服务。推进“智慧广电+农业生产”。通过在养虾田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的PH值和含氧量,并通过屏幕实时显示。同时通过应急广播和LED显示屏发布气象、价格信息及养虾技术、政策,有效打通了信息传递的通道,便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

兴山县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情况

兴山县紧扣目标任务,坚持“四力”齐发,高质量打造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新高地,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为助推兴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

一、高位推动,增强试点建设凝聚力。兴山县突出统筹谋划、稳步推进,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县广电局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兴山县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创建内容。全县围绕36”任务清单和“九有”工作要求,一周一督办、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小结,凝聚起“扭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共绘一张图”的强大合力。

二、筑牢根基,夯实公共服务保障力。围绕高标准建设服务阵地,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提档升级。投资4500万元建成融媒体中心,投资400万元购置了高清5G直播车。投资1500万元对仙侣山发射台进行了提档升级,广播电视节目发射信号由8套扩展到27套。投资120万元为近万户农民免费安装了无线数字电视接收天线和机顶盒,联合县残联为全县视听残疾人免费发放了收音机、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等设备,在有线网络区域为重度残疾人免费提供有线电视业务,为全县退伍军人提供收视费半价优惠。投资600万元对楚天视讯公司宽带和有线电视进行了全面优化。全县形成了“直播卫星看电视无线数字看电视无线宽带上网视频点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模式。同时,投资500万元开工建设应急广播体系网,增拨120万专项资金对8个乡镇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及应急广播录音室进行升级改造。投资90万元对中国之声、湖北之声、宜昌之声等调频广播信号实施同频同步覆盖工程,解决边远乡镇收听不到广播电台节目的难题截至目前,兴山县共投资80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夯实“县级有机构、乡镇有阵地、村级有网点”的公共服务体系通了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紧扣高质量建设服务队伍,配齐建强基层广电公共服务人才网络。县融媒体中心、县发射台等单位共招考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35名,8个乡镇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共有在职职工39名,县财政全额保障所有员工经费。全县96个村(社区)均配备了村级代办信息员,并进行了专业培训全面广大群众享受应急广播、“户户通”直播卫星电视、无线地面数字电视、调频广播等设备安装、维修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在行业内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广电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学习,邀请专家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轮训和集中培训,安排管理人员走出去考察借鉴省内外公共服务先进经验,抽调技术骨干和项目负责人常态化下乡开展巡回指导,现场解决应急广播、户户通等维护维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三、丰富内容,扩大县级试点影响力。以融合媒体为抓手,自办节目形成矩阵效应。依托县融媒体中心在办好兴山综合、兴山人民广播电台的基础上,借助公众号、抖音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创办了全景兴山》《和美兴山》《漫步香溪》《闻深1》《兴山文艺等多个品牌节目。8个乡镇文广中心也纷纷利用笔杆子、土专家、文化名人、文艺青年、非遗传承人等相继创办了“拾点南阳”“榛子之声”“粮言良语”“水月那些事”“约古夫”“峡口好声音”“妃台之声”“红色高桥”等多种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乡土节目。其中南阳镇文广中心创办的“拾点南阳”获评为省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先进集体”、2023湖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省广电局“村村响”优秀节目。小喇叭回归村落集镇,身边人身边事,身边事身边人,自办节目成为农村百姓、山里人家的重要精神食粮,“村村响”变“村村享”。以举办活动为载体,公共服务形成聚合效应。先后举办了“昭君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2024年宜昌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跆拳道比赛、“红心向党‘兴’声嘹亮”兴山县2023年歌咏比赛等20多项大型文体旅活动,承办“鄂西北片区广播电视节目交流评审会”“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携手湖北广电“村村讲村村响”走进“昭君故里和美兴山”惠民演出等多项活动。各乡镇文广中心也纷纷以“落实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媒体同步直播的方式,生动演绎昭君文化、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及流域综合治理发展故事,有效拓宽基层理论宣讲和文艺惠民演出的覆盖人群,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群众心坎里。

四、科技赋能,提升智慧广电服务力。大力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建设工程,不断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推广应用,探索出一条“智慧广电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文化繁荣”新路径。建强宣传宣讲“主阵地”。利用智慧广电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围绕中央、省、市、县重要决策部署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日常宣传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送到千家万户,营造全社会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做到了中心工作多样化宣传和宣讲全覆盖。担当基层治理“好帮手”。县、乡(镇)、村(社区)通过智慧广电终端,将党务、政务、村务进行公开,让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群众“跑腿”变“上线”后,上传下达的效率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同时智慧广电还广泛应用于“平安兴山”“美丽乡村”“文明创建”等领域,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点燃产业发展“助推器”。发挥智慧广电“云”功能,用于发布招商引资、农产品销售、农技推广、直播带货等信息。同时还融合服务于旅游发展,全方位推介宣传兴山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智能、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尤其当前如火如荼的直播带货,更是兴山各类产业和产品的得力推手。当好繁荣文化“生力军”。智慧广电在县数字图书馆、学校、数字影院、应急广播多场景应用等文化阵地发挥着独特而重大的作用,成为群众开展阅读、观影、娱乐、宣教等活动的重要平台。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