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MB1645265/2019-12951 | 分类 | 资源环境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发文日期 | 2013-10-23 |
文号 | 无 | 有效性 | 有效 |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新闻出版局,各有关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局机关各部门、局属机构、局管各社会团体: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我省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强省的重要时期。根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结合我省新闻出版业发展实际,制定了《湖北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湖北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和条件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三、图书、音像、电子出版业
四、报刊业
五、印刷复制业
六、出版物发行业
七、版权业
八、数字出版产业
九、公共服务
十、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保障措施湖北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为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和要求,抢抓“十二五”时期重大战略机遇,促进我省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建设中部新闻出版强省,依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条件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主要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新闻出版工作更加有效地融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传播能力越来越强,发展潜力越来越大,跃上了新台阶,开创了新局面,为“十二五”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服务大局能力显著增强。新闻出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积极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两圈一带”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等各种主题宣传,出版、传播了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出版物,主流媒体阵地不断壮大,舆论引导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围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新闻出版惠民工程,“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4亿元用于公共服务,更加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建设目标。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省营造了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的社会风尚。设立湖北省社会公益出版资金项目并精心实施,不断推出面向大众、服务大众的优秀出版物。大力开展版权公共服务,较好地保障了广大著作权人的权益。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省新闻出版战线高举发展大旗,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精心谋划,推进产业科学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出版稳步增长,推出了以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奖励为代表的一大批两个效益俱佳的精品力作,报刊品牌日益引人注目,10种报刊月发行量过百万份。印刷复制业招商引资效果显著,增长势头强劲。新闻出版流通物流业快速扩张,多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新闻出版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加速,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投入建设。2010年,全省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达到323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近一倍。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全省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基本完成,新华书店完成了企业化改造,全省各级党报实现了采编与经营两分开。组建了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知音传媒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武汉出版集团等12家实力和竞争力较强的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培育了一批优质的市场主体。社会资本进入新闻出版的领域不断扩大,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加快进入印刷和发行领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行政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坚持开展法规建设、制度建设,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打击侵权盗版活动,持续开展报刊整治,不断强化印刷复制管理,净化了市场环境,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审批集中受理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开展能力和作风建设,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大幅提升。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赋予新闻出版业新的历史使命,新闻出版业发展机遇发生重大变化,迈入重要战略机遇期。
新闻出版业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中华文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使命,承担着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任务,发挥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新闻出版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新闻出版业是绿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闻出版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新闻出版业建设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新闻出版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新闻出版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新特点,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水平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市场空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广阔。
“十二五”时期将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省新闻出版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新闻出版业将进入改革决胜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将由局部试点转向整体推进,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省新闻出版业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和优质服务主体的任务仍很艰巨,规范、统一、开放的新闻出版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和完善的大市场大流通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新闻出版业将进入战略调整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规划对新闻出版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对新闻出版业的影响日益深广,新闻出版业产业结构调整必将进一步深入,转变升级必将进一步加速,我省新闻出版业集中度和差异化程度较低的矛盾更加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任务更加紧迫。
——新闻出版业将进入国际竞争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深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将进一步调整,我国新闻出版业同世界新闻出版业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交流与碰撞将更加频繁,围绕出版传媒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我省新闻出版业亟须壮大整体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推动湖北新闻出版跨越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高举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新闻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作为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核心,将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新闻出版工作的根本宗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共享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协调发展。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推动全省新闻出版业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共同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破除制约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将不断创新作为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传播手段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新闻出版业发展活力。
(三)战略目标
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明显,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开放产业格局基本确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更加完善,新闻出版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到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4%左右,湖北建设新闻出版强省的基础更加牢固坚实,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在中部地区保持领先地位,成为提升湖北文化综合实力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湖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
三、图书、音像、电子出版业
(一)发展方向
大力实施精品出版工程,做大做强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和武汉出版集团,力争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实现资产和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在全国出版第一方阵中位居前列。大力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我省图书出版业的传播力、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图书出版主业力争进入全国前列,打造3至5个在全国领先的图书出版品牌。全省图书出版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到2015年,主要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不低于50%。
——年出图书品种不低于20000种,总码洋超过70亿元,销售码洋过50亿元,造货量达40亿印张、44亿册。全省图书出版单位资产总额及销售收入不低于100亿元,图书利润总额过10亿元。
——2015年,图书版权贸易预期达到引进300种、输出200种,引进、输出总码洋突破1亿元。
(三)发展重点
着力实施出版产业工程。积极建设古田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工程以保留和利用工业文明遗址为建设理念,形成图书音像电子出版、视频音频节目制作、传媒产业人才培训、咨询、会展、交易等有机结合的小生态格局,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实施出版管理平台二期建设工程,对原系统进行升级、优化,把出版新业态纳入管理工作范围。建设“走出去”国际文化产业基地,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创建与国际接轨的大型文化出版传媒企业。加快推进武汉出版文化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提升产业园功能,由单一的出版物批销变成集创意策划、编辑出版、出版物交易、物流配送、标准仓储,以及商务办公、会展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业态。
精心实施重点出版物项目。图书音像电子出版企业策划实施好一批重点出版物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领先的图书音像出版品牌。积极推动出版单位着力推出一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成果的精品党史党建系列出版物。出版单位精心推出对武汉和湖北地区具有特殊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重点出版物。大力推出具有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湖北科教文化优势的荆楚地方文化系列和楚天学术精品系列重点出版物。大力开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系列出版物,支持专业出版单位推出面向市场的儿童文学精品系列、儿童教育精品系列出版物,重点开发具有重大学术积累价值的大型工具书《字源》。
四、报刊业
(一)发展方向
以建设报刊强省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实施“五大战略”,扎实推进全省报刊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报刊业总体实力稳步增长,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时政类报刊服务主体和非时政类报刊市场主体地位基本确立,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规模结构、区域布局结构、产品结构、收入结构更加合理,报刊生产方式和报刊产品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报刊传媒新格局。
——报刊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千人拥有日报115份以上,人均消费期刊35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报刊产业总收入翻一番,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十二五”期末达到75亿元,增加值385亿元,增长105%,争取达到100亿元。发行量过百万份的报刊稳定在10种以上,报刊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居于全国前列,报刊业综合实力在全国力争达到前4位。
——继续实行报刊总量动态控制,报刊总量保持在现有规模,报刊出版机构数量减少40%左右。
(三)发展重点
加强报刊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省级党报新闻信息中心建设,形成全省报刊舆论传播的强势中心。发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信息资源、采编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管理资源等优势,创新整合模式,加大整合力度,加速资源聚集,支持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市州报合作创办楚天都市报市州版。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为主体建设省级党报新闻信息中心,发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权威信息的综合利用效应,提高信息的辐射力和覆盖面;市州党报充分利用省级新闻信息中心,提升报刊的新闻质量和内容品质,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实施报刊传媒集团建设工程。通过市场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以资源、资本为纽带,实行资源整合重组,新建1至2家实力雄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期刊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知音传媒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大型出版传媒企业积极开展对报刊出版单位进行兼并重组,形成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提升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使之成为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支持知音传媒集团动漫产业链发展,以《知音漫客》、动漫图书为龙头,开发动漫游戏、手机动漫、周边衍生产品、动漫形象授权加盟、数字出版等,建设知音移动数字出版基地。
深入推动报刊新品牌建设工程。通过报刊新品牌建设,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完善品牌结构、创新品牌系列,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大众消费品牌报刊,提高报刊业的核心竞争力,切实提升我省报刊的产业规模和实力。实施专业学术期刊精品工程,继续保持我省学术期刊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学术期刊。将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办成国内有影响的会展品牌。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十大传媒产业园区项目,改变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以楚天181产业园为圆心,打造黄鹂路、翠柳街、东亭一路文化街区。推动长江传媒产业园滚动开发,建设现代物流、环保、培训和创意产业园区。全面建设完成楚天传媒产业园、传奇文化产业园、知音动漫基地、知音数字电影基地、知音印务工业园,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实施市州报亿元发展工程。继续实施市州报发展工程,争取一半以上的市州报社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大力实施市州日报传媒文化产业园工程,加快东楚传媒产业园、襄阳日报传媒文化产业园、荆州日报传媒集团东方凤凰城文化创意产业园、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国际新闻交流中心、荆门日报传媒产业园、鄂州日报文化传媒产业园、鄂南传媒大厦、随州传媒产业园、恩施日报传媒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
五、印刷复制业
(一)发展方向
以承接印刷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推进印刷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印刷招商力度,争取每年完成10亿元招商任务,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和产业基础,在数字印刷和绿色印刷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把湖北武汉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印刷中心”,在中部地区位居前列。
(二)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在加快印刷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印刷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保持在20%,印刷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到“十二五”期末,争取建成3至4个国家级印刷示范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骨干印刷企业,产值超过20亿元的印刷企业或印刷企业集团1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印刷企业超过3至5家。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力争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全省印刷企业总数30%,大力推广数字化技术,数字印刷产值占我省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
(三)发展重点
加快推进印刷技术创新。跟踪世界印刷技术设备最新发展,重点支持喷墨数字印刷技术、工艺和设备以及高速、多色、全自动印刷成套设备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力争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突破。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印刷业,促进印刷业现代化,重点支持出版物印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包装装潢印刷生产线升级改造。
积极引导产业绿色转型。大力推动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产品和食品药品包装等重点产品的绿色印刷。制定和完善绿色环保印刷标准,逐步建立绿色环保印刷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环保印刷认证机构职能,开展绿色环保印刷企业和印刷产品的认证工作,推动绿色环保印刷技术、设备和材料的研发,加快淘汰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消耗高的落后产能。
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开展华中包装印刷工业园建设,争取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印刷示范基地。已经建成的楚天传媒产业园、湖北新华印刷科技产业园、华顶印务包装工业园、宜昌三峡印刷科技工业园、仙桃东莞印刷工业园等印刷工业园区加快完善物流配送等设施建设,配合做好有关企业的高新技术认定。积极推动组建出版物印刷集团、烟类包装印刷集团、酒类包装印刷集团。加快研究石头造纸添加剂技术及全套生产加工技术,实现新闻用纸的低碳发展。
六、出版物发行业
(一)发展方向
坚持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湖北出版物发行产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湖北出版发行业辐射力和影响力,将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出版物发行贸易和物流中心。
(二)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发行业年均增幅不低于10%,实现出版物发行销售收入1405亿元。做大做强2至3家国有发行骨干企业,培育8家以上拥有自主品牌的民营发行企业,建设2至3家出版物物流基地和产业园区。以连锁经营为主线,构建覆盖全省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点,以武汉、襄阳、宜昌等大中城市为重点,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图书超市不少于5家,3万平米以上出版物市场不少于2个。大力培育华中图书交易会品牌,努力提升我省出版会展业规模和水平,将武汉建成出版物展示交易平台、区域性出版物物流基地和全国性出版物网络信息交流中心。
(三)发展重点
培育骨干发行企业。国有新华书店、邮政报刊企业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一流发行企业集团,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市场控制力。发展势头良好的民营发行企业要加快发展,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壮大规模。具备条件、成长性良好的出版物发行企业加快上市融资,开展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加快发展出版物连锁经营业态。省新华书店加快开展全省新华书店连锁经营进度,推动其他出版物发行企业从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向现代连锁经营方式转变,鼓励其他商业、服务业企业通过加盟、特许等多种形式参与出版物连锁经营业务。积极支持邮政系统利用现有报刊零售网点,发展出版物连锁经营业务,支持邮政系统加大城市报刊亭建设力度。
加快出版物零售网点建设。积极推进武汉、襄阳、宜昌等大中城市建设大型图书超市,运用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到农村、边远山区、城乡社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发行企业。制定扶持农村出版物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经济政策,简化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民营发行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通过拓展城市、培育农村两个市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培育新闻出版业新的增长点。
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以发行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华中文化产品物流产业园二、三期工程,新华崇文网络数字书店建设,全国跨区域大型连锁文化MALL建设,积极推动湖北出版文化城图书批发市场改扩建工程,武汉市新华书店物流中心二期项目,武汉中心书城建设。
办好华中图书交易会。继续办好华中图书交易会,不断完善功能,扩大规模,提高服务,提升档次,不断扩大华中图书交易会在全国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全国出版发行行业知名的集出版物展览展示、订货交易、信息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品牌盛会,将华中图书交易会打造成出版产业展会品牌。
七、版权业
(一)发展方向
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完善版权法规制度,加强版权执法力度,强化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版权法治环境,版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版权意识深入人心。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版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版权作品的水平和数量有效支撑创新湖北建设,版权相关产业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稳步上升。
(二)主要目标
——不断宣传普及版权知识,全省国民版权认知率达到80%以上。引导和促成建设一批版权保护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十二五”期间,创建1家国家版权科研教学基地和10家国家版权保护示范单位,评选40家省级版权保护示范单位。
——进一步扩大作品登记范围和登记数量,计算机软件版权登记量稳居中部第一,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其他作品和版权合同登记、备案数量年均增长8%。“十二五”期末,计算机软件年登记量达到2000件以上,其他作品年登记量达到800件以上。
——版权交易品种和类别逐渐增加,版权贸易总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扩大版权输出渠道,进一步提高版权输出能力,到2015年,实现出版物输出版权数量翻一番的目标。
——支持音乐、音像、文字、电影、摄影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我省开展工作,商业演出的音乐作品使用许可率达到80%以上,其他作品的许可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三)发展重点
创建版权保护示范基地。选择若干自主创新能力强、社会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版权相关企业,指导其建立版权资源创造、运用工作机制,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在文化创意园区、动漫产业基地、数字出版基地和软件开发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内设立版权工作站,增加版权登记服务点,建立版权服务绿色通道,为权利人、使用者和传播者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版权资源整合利用。
扩大版权贸易渠道和规模。在巩固与港台地区版权贸易成果的同时,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推进出版物版权贸易数量增长。建立版权输出专项补贴资金,资助优秀外向选题、优秀作品创作及翻译优秀国内作品。推动在海外设立我省出版单位的办事处或分支机构。建立版权贸易激励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版权贸易评先表彰活动。进一步做好出版外国图书合同登记工作,为出版单位提供优质服务,防范涉外侵权风险和合同纠纷。
建设版权业发展公共平台。建设版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全省作品登记、合同备案数据库,提高作品登记、合同备案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有效解决作品使用、保护和管理等问题。依托华中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建立版权交易服务平台,为版权许可、转让、竞价、在线订购等提供快捷服务,为作品创作者、版权持有者、版权需求者、项目投资者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最大程度实现版权作品不因时间、地域等因素影响的自由买卖。
大力提高版权保护水平。以新闻出版、软件、网络、网游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版权保护重点领域,加强日常监管,重点打击网络和数字环境下的侵权盗版行为。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版权保护水平。研发防盗版数字水印技术和权利管理信息系统,快速、简便识别正版与盗版,更好地维护权利人权益。在接入运行国家版权监管平台基础上,逐步建设符合本省实际需要的监管平台。大力推进机关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
八、数字出版产业
(一)发展方向
加快推进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数字出版产业,打造一批发展思路清晰、内容资源充沛,立足自主创新,营销模式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构建要素完整、水平先进、效益良好、多方共赢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格局,把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成未来我省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主要目标
坚持以原创创意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电子期刊、手机报纸、手机期刊等新型数字媒体,加速发展动漫游戏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期末,力争建成数字出版产业园区5至8个,入驻企业200至300家,从业人员达10000至15000人,数字出版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数字出版延伸拉动关联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居于国内前列。
(三)发展重点
加快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企业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创造、生产、管理和传播模式。积极推动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出版软件,建设数字教育出版服务平台,实现出版管理信息化和出版内容数字化,建设体系完整、资源丰富、标准统一的数字教育内容资源网。传统报刊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基于报刊出版内容,多媒体、多介质报刊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产品共同发展的报刊多业态发展格局,“十二五”期末全省报刊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报刊产业总产值25%左右,整体规模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将湖北打造成国家级报刊数字出版基地。实施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工程,推动发展快速、按需、高效、个性化数字印刷。
加快发展新兴业态。大力推动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和动漫出版、网络游戏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企业与设备提供商、技术服务商、网络运营商开展合作,实现对出版内容资源的深层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发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网络教育出版物、数字音乐、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新兴出版产品。
加快推进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积极整合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人才、技术、资金、基础等各种资源,着力搭建数字出版的投融资与孵化服务平台、公共技术与信息服务平台、产品展示与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与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形成教育数字出版产业集群,消费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和数字出版终端及衍生产品集群,把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成促进湖北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推进器。
九、公共服务
(一)发展方向
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社会公众参与、全面覆盖各类人群、各个领域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二)主要目标
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大力组织实施好服务全社会的公益性项目。深入实施新闻出版惠民工程,切实面向未成年人、农村和偏远地区民众、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出版产品供给和服务。鼓励优秀新闻出版资源向公共服务领域合理流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产品和项目,促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多样性发展,增强服务效能。
(三)发展重点
精心组织实施全民阅读工程。以年度为活动周期,全年开展“起点阅读”、“主题阅读”、“创新阅读”、“希望阅读”、“经典阅读”等系列大型读书活动,做到覆盖全社会,全年常抓不懈,力争全民参与不留死角。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努力营造全民读书、终身学习、书香楚天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出版企业积极策划出版适应不同阅读人群的优秀读本,大力表彰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优秀活动项目和出版物,逐步建立规范的全民阅读活动基地,形成全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骨干和支撑。
做好公益性出版工作。精心策划一批重点出版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出版基金等国家级出版资助基金更多资助。进一步加大对湖北省社会公益出版专项资金的投入,更好地发挥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推出更多更好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图书、电子、音像和网络出版物,大力开发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优秀出版物。
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效益。2012年基本完成全省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力争实现每个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创造良好阅读环境。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基本保障管理员补贴、设施维护、出版物更新,保障农家书屋正常运转和功能充分发挥。发挥基层主管部门主导作用,加强对农家书屋管理使用的指导、监督,完善农家书屋功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建立完善农家书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绩效考评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鼓励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采用通借通还等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以农家书屋为平台,积极开展读书演讲、科技讲座等活动,努力增强吸引力。
积极构建版权公共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我省设立代办处,办理省内对音乐作品、文字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音像节目作品的使用授权许可和报酬收转等事宜。支持和鼓励版权相关行业组织建立、完善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版权价值评估标准和版权仲裁机制,发挥其在版权保护体系中的作用。
十、人才队伍建设
(一)发展方向
遵循新闻出版行业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增强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造就新闻出版业高端人才为重点,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考核、评价、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实现中部新闻出版强省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扩大新闻出版人才队伍规模,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改革人才选拔、使用与管理机制,建设与中部新闻出版强省战略目标相适应,与新闻出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与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新闻出版产业市场化相适应的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实现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与新闻出版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局面。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省新闻出版人才队伍总量达到20万人。全省报纸、期刊、图书出版从业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水平达到80%以上,硕士以上学历水平达到40%。全省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从业人员职业高中、技校以上学历水平达到8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水平达到40%。
——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比例显著提高。重点培养现代新闻出版行政与行业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数字出版与传播人才、复合型专家人才等高端人才。
(三)发展重点
突出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实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工程,着力选拔、打造各类人才的“省级队”。以培养领军人才为重点,通过学历教育、日常培训、国外进修、项目带动、资金支持等重点支持方式,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出版家、编辑家和著名经理人、企业家、经销商以及其他优秀人才,改善我省新闻出版人才队伍结构,形成人才的梯队效应和品牌效应。
着力开发行业紧缺人才。实施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专门人才开发计划,加大重点领域紧缺急需专门人才开发力度。着力开发数字出版与传播、动漫游戏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到2015年,通过高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专门人才1万人,其中数字出版与传播人才7千人,动漫游戏出版人才3千人。
全面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以提高新闻出版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全省新闻出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培养一支数量多、素质高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十一、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
扎实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合格市场主体和优秀服务主体。全面完成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积极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设立。积极推进新闻出版企业以品牌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打造资产销售超百亿元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
加快推进新闻出版资源、产权、信息、技术、人才等中介组织和市场建设,加快完善新闻出版产业要素市场体系。加快流通领域改革,建设和完善以集中配送、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流通体系。加快对内外开放,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企业与其他行业进行有序对接和合作,引导和规范民营资本和机构以内容提供、项目合作等方式参与出版活动,为非公有制出版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政策和平等竞争机会。
(二)加强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政策优惠、资源倾斜、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政策调控手段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确定的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强化与财税等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与合作,发挥政府公共财政主导主用,加大各级财政对新闻出版重点领域、公益领域的投入,加大资助奖励大型出版工程、政策性公益性出版项目、具有较高文化积累价值的出版项目。积极争取重点新闻出版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减免进口环节税,积极争取将新闻出版企业设备购置费、经营收入中支持采编出版业务等费用参照研究费予以加计扣除,积极争取新闻出版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用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用地享受相关优惠支持政策。加强新闻出版业发展项目库建设,建立健全项目生成、储备、运作和建设机制。加快建立完善投融资支持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内部融资,业内融资、引进外企、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有效吸纳各类资本。开展与国有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快建立和发展中小新闻出版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允许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新闻出版企业,为产业发展争取良好融资环境。
(三)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完善法规体系,争取省人大制定一部新闻出版、版权方面的法律。根据《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法规修订情况,推动修订《湖北省出版物市场管理办法》。坚持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认真落实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新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切实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及“一案一考评”工作制度。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以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为主线,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全省新闻出版行政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创新方式,深化全省新闻出版行业普法宣传,提高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学法、守法、用法的认识和能力。建立我省新闻出版法制建设网络服务平台,为全省新闻出版、版权行业法制工作提供服务。健全法制工作机构,完善法制工作机制,在全省建立权责明确、运行有序、规范高效、监督有力的新闻出版和版权执法层级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四)加强发展环境建设
加快出版物市场和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实守信的现代新闻出版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新闻出版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新闻出版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出版企业评价体系,规范市场竞争行为。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统计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新闻出版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质量管理机制。
大力优化行业管理。不断创新服务发展的思路和手段,充分利用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工作成果,建立和完善出版单位退出机制。积极规范新闻采编秩序和报刊经营秩序,构建科学有效的新闻报刊审读、舆情监测、信息沟通体系,完善新闻出版舆情监测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印刷企业质量管理评价制度,制定和完善印刷质量标准,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健全检测机构职能,大力提高印刷质量水平。开展印刷行业专项检查行动,加大对非法印刷经营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印刷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产业数据网上统计和汇总,建立印刷业网上管理系统。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保护原创作品,保护权利人的权益,保护文化创新精神。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版权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新闻出版、软件、网络、网游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点领域版权保护,严厉打击网络和数字环境下的侵权盗版行为。
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始终把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及其有害信息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建立健全动员和举报受理机制,提高及时预警、快速反应和区域联动能力。严厉打击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深入开展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环保工程,加大对低俗新闻出版作品整治力度,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