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MB1645265/2019-12976 | 分类 | 资源环境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发文日期 | 2017-07-31 |
文号 | 无 | 有效性 | 有效 |
湖北省“十三五”时期 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动我省由新闻出版广电大省向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渠道、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在传播党的声音、传承荆楚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公民素质、满足群众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在实施“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省新闻出版广电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增强服务能力,在主旋律宣传出版、精品创作生产、事业产业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应用、依法规范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新成绩,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助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主题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全省新闻宣传工作始终秉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中国梦”、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宣传报道组织得力。以居全球中文报刊之首的《特别关注》为代表的月发行量过百万报刊叫响全国,22种报刊入选全国百强,被誉为“湖北现象”。全省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的《垄上行》对农电视宣传统一品牌。《长江新闻号》等节目栏目创新创优不断推陈出新,“东方之星翻沉”等突发事件反应迅速、引导有力。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荆楚网、大楚网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全省互联网出版机构、新闻网站、公众微信、公众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宣传及产品日益丰富,全省基本形成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辐射国际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2、精品创作生产呈现新亮点。有效发挥各类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有力的带动了一大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精品项目,营造了良好的精品创作与生产氛围。《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讲》《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美丽中国》等出版物发行过10万册。3种原创网络游戏入选“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突破了该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没有我省项目入选的历史。湖北重大文化基础工程《荆楚文库》编纂出版工作全面展开。《人在囧途》《国门英雄》《木灵宝贝》等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多部新闻出版广电作品在全国获奖,图书《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讲》、电视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广播剧《格桑花开》、电影《青春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实现“大满贯”。“走出去”战略取得重大突破,《狼图腾》发行达500万册,版权输出覆盖美、英、德、法、日、韩等40个语种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楚天都市报》“美国版”“台湾版”相继创刊、《特别关注》落地澳大利亚、湖北科技出版社非洲出版中心启动。
3、事业产业发展收获新成果。省内有图书出版社14家,音像、电子、网络出版机构31家,报纸129种,期刊412种,印刷复制企业2753家,出版物发行企业4135家。图书出版种类居全国第四,期刊种类全国第三。全省共有电台电视台95座,开设公共广播87套、公共电视113套、付费电视1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社会机构167家。全省广播电视台采编播设备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基本实现高、标清播出。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实现数字化,双向改造快速推进。投资1.42亿元完成60座高山无线发射台基础设施建设。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十堰日报传媒集团为代表的省级大型传媒集团和市级媒体集团健康发展。全省新闻出版广电行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较“十一五”期末翻了一番,成为全省文化产业主力军。全行业上市企业达到11家。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一批国字号项目落户湖北,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及华中图书交易会连续成功举办。全省建成影院249家,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基本实现全覆盖。电影票房突破21亿元,年均递增超35%,较“十一五”期末增长5倍,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版权登记与版权交易数大幅提升,2015年突破一万件。
4、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全国率先完成新闻出版(版权)和广播影视两局合并。全省市州基本完成新闻出版与广电行政管理部门的整合。行政审批实现“三集中”,开通“网上政务大厅”,构建了分工明确、权责一致、执行顺畅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宣传管理机制,强化宣传管理手段,切实抵制低俗之风,扭转了唯发行量、唯收听收视率、唯票房是从的错误倾向。建立了完善科学的内容产品评价体系,促进了优秀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栏目的生产制作。新闻出版广电从业单位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得到扎实推进,在新闻出版广电机构监管、“扫黄打非”、版权行政执法、软件正版化等各个方面建立新闻出版广电从业单位“黑名录”。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成功整合上市,实现全省一网。非时政类节目制播分离成效显著,影视节目和动漫制作市场主体实现多元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国有电影制片厂及电影公司等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5、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拓新局面。全省基本形成卫星与地面,无线与有线,移动与固定,电子与纸质等多种形式混合覆盖、优势互补、多元服务、功能齐全的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全民阅读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书香荆楚·文化湖北”成为全国全民阅读知名品牌,全省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6.3%,居民阅读指数达到65.05点,公共阅读服务指数达到60.4点。全省建设农家书屋29148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书香门第、耕读人家”等主题活动广受欢迎。全省广播覆盖率98.08%,电视覆盖率达98.98%,有线电视用户数1067.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984.18万户,均居中部前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28.2万户任务全部完成,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用突破200万户(整省推进60多万户、零售市场140多万户)。“村村响”(农村智能广播网)工程已覆盖1.3万个行政村、安装广播终端13万多个。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电影放映(GPS/GPRS技术)卫星监管网络系统,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超额完成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的任务,有条件的地方正在积极探索由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升级转型。
6、科技创新应用迈出新步伐。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抓手主动迎接技术变革,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全面应用,初步建立起各类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内容制作、分发、运营、互动平台。抢抓“宽带中国”“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能家庭”建设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传统新闻出版机构生产流程完成数字化改造,产品与传播方式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卫星农家书屋、电视农家书屋、数字阅读终端逐步推广。全省绿色印刷全面推进,数字印刷广泛应用,3D打印方兴未艾,印刷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3家出版社成为国家复合出版工程应用示范单位,6家出版单位成为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机构。广播电影电视数字化、高清化和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实施有力。省广播电视台IPTV集成播控平台成为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地区第一家与中国网络电视台签约的播出机构,实现对IPTV节目内容的统一集成和播出控制。与腾讯合作的“微信摇一摇”全新电视互动模式在湖北卫视全国首发,实现“中国电视第一摇”。
7、依法规范管理亮出新作为。常设全民阅读领导小组办公室、版权保护中心、新闻出版广电监管中心、出版物审读中心,在政策宣传、公共服务、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成为全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扫黄打非”工作连续保持全国前三名,软件正版化工作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六名。全面明确了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监管清单,实行了正面清单约束和负面清单管理。新闻出版广电综合监管体系趋于完善,建成全国首座省级监测监管大楼,搭建了全国首个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监测监管于一体、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反应快捷的省级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了对全省广播电视节目监管平台、互联网出版和视听节目监管平台、无线覆盖监测平台、农村电影放映监管平台、IPTV监管平台、移动监测平台、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平台的有效整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新闻出版审读中心,组建了上下结合、专兼结合、系统内外结合“三位一体”的审读队伍。
8、人才队伍建设焕发新面貌。全省新闻出版广电业从业人员达到17.8万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分别呈现年轻化、合理化和高端化的明显趋势。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显著提升,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意识不断强化,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切实履行。坚持统筹协调、高端引领,全省新闻出版广电“两个一百”人才培养工程等各类人才建设、重点人才工程实施有力。搭建全省系统远程培训平台,通过面授及网络培训等方式实现了点与面、质与量、供与求的“三结合”,面授培训3.2万余人次、网络培训6万余人次。进一步完善了从业人员及互联网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退出机制和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二)机遇挑战
“十三五”时期,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国内经济进入以新常态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阶段。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湖北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我省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新闻出版广电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昭示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三是经济新常态不仅对新闻出版广电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也赋予促进文化和信息消费、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新使命。四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网络、信息技术的裂变和融合发展,既带来壮大主流媒体、做强主流舆论的严峻挑战,也带来重构媒体格局、创新文化业态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五是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促进文化走出去等任重道远。六是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的科教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提升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力。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水平较低,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实际效果有待提升;内容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精品力作不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综合实力有待提升。面对这些发展不快、实力不强、质量不高、服务不优的矛盾问题,必须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扭住发展不放松,通过既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来补齐短板,在推动发展中解决矛盾问题,在解决矛盾问题中实现新的发展。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湖北实施,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提高宣传创新、舆论引导、精品创作、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依法行政等各方面能力,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电作为意识形态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我省新闻舆论宣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全面提升;期报报纸创优进强建设扎实推进,实力效益进一步加强;繁荣创作生产,催生“高原”之作、力攀“高峰”之作,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做优质量、做多增量、做大总量,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事业产业迈上新台阶;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有效性、持续性全面落实,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行业依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云监管等技术管理手段广泛应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实现由新闻出版广电大省向强省的跨越,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中部,跨入全国行业第一方阵。
1、传播力引导力明显提升。形成立体多样、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四个全面”湖北实施主题宣传与活动深入人心、影响广泛。主流媒体品牌价值、影响力、美誉度大幅提升。建成5家左右拥有较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湖北成为华中现代传播中心和全国新闻出版广电信息交流枢纽。
2、内容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好新闻、好节目、好报刊、好图书层出不穷。每届10种以上报刊进入全国百强,出版3至5部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优秀著作。每年推出1到2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制作2到3部优秀电视剧(动画片),推出2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的广播电视节目。培育6至8家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新闻出版和影视制作单位,打造湖北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创作生产联合舰队,叫响新闻出版广电“鄂军”品牌。
3、产业规模效益竞进提质。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总产值实现翻一番,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1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步入全国第一方阵,产业带动效应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新闻出版广电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00家,上市企业达到30家,经营收入和资产总值超百亿企业达到2家,3家企业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国知名文化品牌达到10个,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重地。
4、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全省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超过90%,居民阅读指数超过70点,公共阅读服务指数超过65点。每个农家书屋每年按标准续订10种报刊、更新60种以上图书和电子音像制品。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通过有线电视、直播卫星、IPTV和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等多种技术手段覆盖,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文化小康目标。城乡居民可通过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和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设施免费收听收看不低于15套广播和15套电视节目,农村智能广播网实现村村响。实现县级多厅数字影院全覆盖,乡镇数字影院建设有序展开,农村电影放映商业影片比例每年不少于30%。
5、科技创新应用广泛深入。全面实现与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的深度融合。以科技为先导的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有力推进,媒体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催生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TV+、出版+行动快速推进,书报刊、广播影视及其它关联产业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新兴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数字网络出版产业增加值预期年均增长15%以上,延伸拉动关联产业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绿色印刷、按需印刷等新兴印刷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网络化、智能化全面实现,全省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比例超过95%。
6、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政策调节有效、市场监管到位、社会管理高效和公共服务优质的现代治理体系。颁布实施《湖北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修订完善《湖北省出版物市场管理办法》《湖北省著作权管理办法》《湖北省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办法》,实现新闻出版广电综合监管体系一体化、科学化,新闻出版广电事业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7、人才队伍建设显著加强。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显著提高,结构更加合理,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比例逐步提高,人的智力与活力充分激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逐步形成。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新闻出版广电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培养在全国有影响的各类领军人物30名以上,省内有影响的各类领军人才300名以上。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在坚持舆论导向、实施精品战略、推进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服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面开创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巩固壮大宣传主阵地
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五大发展理念宣传。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主动权,提高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牢牢把握正确宣传导向。始终坚持政治家办媒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增强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围绕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进宣传内容、形式、手段创新,形成正面宣传的强大声势、强大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氛围、凝聚共识。
--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着力做大做强宣传主渠道、主阵地,加强媒体基础设施和传播能力建设,提高新闻报道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快速反应能力。创新媒体发展思路和运行机制,构建具有多样传播形态、多元传播渠道、多种平台终端的立体传播体系和舆论引导新格局。
--完善现代媒体管控机制。坚持党管媒体,不断增强媒体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媒体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构再造,逐步建立顺畅高效、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科学、先进、高效的新闻出版广电综合监管系统和检验检测平台,保障事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专栏1 主流舆论阵地壮大工程 |
01 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制上市 按照中央和省文化体制改革政策要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将与传媒主业相关的广告、发行、印刷及新媒体业务,剥离至楚天传媒,相关资产、人员也全部进入该公司,实现规范运营,突出主业,加快建设上市公司集群。 |
02 中国东湖广播影视媒体内容基地 建成包括多套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的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基地,兼具广播影视人才培养、影视社区、广播影视观光旅游、城市文化主题公园等功能。 |
03 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上星 通过上星播出,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对农节目服务平台,将先进的科学种养殖知识传播到农家,提高农村百姓的科学文化素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助力“三农”协调发展。 |
04 省新闻出版广电综合管理平台 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技术基础,建立纵向延伸到县市、横向业务全覆盖、集广播电影电视监测、互联网相关信息监测、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办公自动化、资产管理、行政审批、数据统计分析、决策支撑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 |
05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灾备中心和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北分中心 建设综合性服务基地和平台,为我省和周边省份开展数字出版灾备、绿色印刷产品质量检测提供专业化平台配套服务,保障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和安全运行,进一步促进绿色印刷深入实施,推动数字出版、印刷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 |
06 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架构和应用示范平台 借力国家知识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将数据库建设部分落地湖北,系统整合各个行业领域现存的各种类型知识资源,建立起结构科学、层次清晰、覆盖全面、高度关联的分布式知识库群,搭建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架构和应用示范平台,为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传承和保护以及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
(二)大力实施精品生产战略,推出更多优秀作品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主线,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好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推进新闻出版业调结构、促转型、控规模、出精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主题,推进实施一批对文化传承具有深远意义、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湖北特色的重大出版工程。抓“两量”、创品牌,巩固和扩大书报刊传播力,保持全国期刊大省第一方阵优势,着力推动湖北由报刊大省向报刊强省的跨越。
--推进广播影视创新创优创品牌。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节目内容及形式,推出人民群众喜爱、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精品节目栏目。进一步推进影视剧精品战略,深度挖掘湖北文化资源,从题材选择、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好、扶持好影视剧精品创作生产,促进广播影视文艺大发展大繁荣。
--推进新闻出版广电“走出去”战略。坚持开放发展、互利共赢,运用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深化对外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新闻出版广电产品供给,积极拓展海外营销渠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展示传播荆楚特色文化精品,促进文化交流和贸易合作。
专栏2 精品生产工程 |
01 新闻出版广电项目库建设管理 发挥《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项目库》引导示范作用,做好相关重点图书、出版、新媒体融合和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精品项目,重点支持一部分市场前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俱佳项目的发展,带动全省新闻出版广电项目在改革发展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 |
02 精品生产“820工程” 每年重点谋划20部影视剧、20本图书、20部纪录片和动画片、20个综艺节目和栏目、20个专题版面和专栏、20部网络视听节目、20个印刷质量精品、20部网络文艺作品,不断实现精品生产工程新突破。 |
03 《荆楚文库》编撰出版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图书文库、荆楚文献数字化文库两大部分,完成图书出版总规模为5亿字、收书1000余种和总规模12亿字、收书5000余种数字化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 |
04 新闻出版广电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夯实湖北作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枢纽地位,发挥湖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桥梁作用,大力实施精品力作走出去战略,以“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为重点,实现与丝路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出版广电资源互联互通、内容共同发掘、渠道共享共用,促进文化交流和贸易合作。 |
05 荆楚文化走出去“461工程” 大力推动国际版权合作和版权输出,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展示交易活动,每年重点资助4部影视剧(动画片)、6种出版物和1家新闻出版机构走出去,支持《特别关注》、《知音漫客》等国际化传播,扩大荆楚文化影响力。 |
(三)推进媒体传播创新,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以及业务开发、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构建现代新闻出版广电传播体系。推动新闻出版广电媒体和企事业单位与信息、互联网、数字技术、金融等相关企业合作,创新内容生产方式,拓展产品分发渠道,搭建多元共享平台。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建设一批示范单位、示范项目、示范基地(园区)。持续办好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打造融合发展信息支撑平台、业务合作平台和金融支持平台。
--贯彻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打破政策壁垒、行业壁垒、部门壁垒、地区壁垒,推动书报刊、广播影视及其它关联产业的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三网融合,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和智能终端改造,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应用,提升新闻出版广电数据存储、处理、灾备、应急管理服务能力,增强新技术条件下的核心竞争力。
--激发融合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资本、金融、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在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探索以资本为纽带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支持传统新闻出版广电媒体、企事业单位控股或参股互联网企业和科技企业,探索对新媒体企业有关特许经营业务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不断拓展发展的新领域、新空间。
专栏3 融合发展工程 |
01 湖北日报融媒体云平台 充分发挥湖北日报的资源、技术等优势,围绕数据融合、渠道融合、用户融合、产业融合,分步搭建“四位一体”的媒体融合发展平台。在持续深入推进湖北日报等纸媒改版同时,加快推进荆楚网、省政府门户网、大楚网、湖北手机报、动向、“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全面提升湖北日报的主流舆论引导力、影响力。 |
02 “楚天-京东”O2O社区服务平台 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京东到家共同出资开发,打造楚天京东社区传媒APP(移动客户端)、楚天社区驿站(线下实体店)、楚天大篷车社区行(线下品牌活动)、楚天都市报社区报(纸媒平台)四位一体的O2O产品线,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服务平台,建成全省最大的社区文化传播及生活服务产业平台。 |
03 长江云大数据中心 依托湖北广播电视台建设和运营长江云大数据中心,整合全省大数据资源,构建湖北省政务云、媒体云、产业云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实现政务服务、媒体资源与新兴技术的有效融合,打造以双向互动为特征的新型传播、服务、运营平台。 |
04 长江出版K12在线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整合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教育出版相关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数据集成平台为核心,优质数字内容为基础,构建前台的教育社区和后台的大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实现从图书制造者转变为内容提供商继而转变为教育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变换。 |
05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书香校园 以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立足当前学校硬件环境实际,以有线和移动网络混合方式,在数字化的书源、平台、渠道和终端等方面提供合适的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解决基础教育学段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阅读什么书”和“书从哪里来”的迫切问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现与未来高级阶段的“智慧校园”无缝对接。 |
06 实体书店文化复合经营(O2O)连锁 以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为主体,对全省新华书店卖场进行扩建和数字化升级改造。以重构传统出版物发行市场新媒介、产业发展新模式、商业经营新业态为目标,以品牌打造为核心,为消费者创造一个线上线下互动的文化生活家园。 |
07 湖北广电互联网全业务融合平台 以DVB+OTT为核心,按照“立足广电、拥抱互联网”要求和“云、管、端”战略予以建设,聚合广电频道频率节目和互联网音视频内容,加强全省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通过广电大数据、云计算和云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视教育、医疗、养老等互联网+和电视+的业务应用,推进数字家庭和智慧城市建设。 |
08 今古传奇通俗文化数媒融合平台 发挥“今古传奇”中国通俗文化第一品牌优势,依托今古传奇35年来积攒的海量通俗文学资源,通过大数据、云运营,建设国内首个通俗文学数字阅读矩阵平台,实现数媒产品由单一阅读转为视听、影像、互动等的复合运用。 |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能力水平
积极推进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创新,推进标准化均等化便利化建设。在资源、人员、服务、经费、运维等方面与相关行业实现整合发展,确保公共服务体系长期发挥效益,有力提升人民群众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等基本文化权益。
--着力抓好新闻出版广电精准扶贫工作,基本实现文化小康。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村村响”、“户户通”、IPTV、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质量。着力推进有线电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和IPTV进村入户工作,力争贫困地区电视入户率达到95%。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实施全民阅读行动计划,放大“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品牌影响力。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实现职工书屋、社区书屋、中小学图书馆等阅读公共服务设施全域覆盖,不断提高居民阅读各项指标。推动电子阅报栏(屏)、报刊亭建设,完善基层图书发行网点建设,大力支持武汉中心书城建设。以一个书店点亮一座城市为标志,有序推进24小时书店建设。丰富农家书屋图书更新模式,开展中心农家书屋试点建设,深入开展“书香门第 耕读人家”主题活动。落实建设管理人员,实现农家书屋报刊、图书精准配送,促进农家书屋与基层图书馆资源整合,推进卫星农家书屋和电视农家书屋发展。
--建立完善天上卫星、空中无线、地面有线“三位一体”的新一代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传输覆盖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收听收看选择。建设湖北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全面完成农村智能广播网、广播电视户户通、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网等工程建设,完善各级广播电视台、发射台(站)、监测台(站)基础设施,提升广播电视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服务功能,推进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推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升级换代。
专栏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
01 全民阅读活动提档升级工程 贯彻落实《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实施全民阅读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城乡公共阅读建设,广泛开展4·23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活动和9·28孔子诞辰日“读经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周活动,推出一批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典型和示范品牌,做到月月有活动、处处有品牌,行业有标杆、处处有书香。 |
02 “长江云”全民阅读服务工程 推进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与YunOS共同打造“四屏一网两微一端”的全民阅读矩阵传播体系,打通线上线下通道,以“长江云”全民阅读机方便快捷地集成政务功能、生活服务功能、教育应用功能,拓展“互联网+阅读+政务/生活服务/教育”的发展与服务新模式。 |
03 农家书屋提升工程 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规范管理与运营,按照每个书屋每年续订10种报刊、更新60种以上图书和电子音像制品。探索与中文在线等数字出版单位的合作,解决好便民阅读。持之以恒地开展“书香门第 耕读人家”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创新农家书屋建设的新载体,加强馆屋联动,推进通借通还,开展中心农家书屋试点工作。 |
04 实施实体书店“三进”工程 通过对现有信息系统、物流体系和连锁体系的改造,推进实体书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延伸服务,增加销售,打造各类实体书店服务品牌。 |
05 全面建成农村智能广播网(“村村响”) 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的农村智能广播网,实现智能广播村村响。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并与国家应急广播网对接,确保信息传输畅通。完善管理,建立运行维护长效机制,确保“村村响”长期响、优质响。 |
06 全省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网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无线台站资源,对全省无线数字电视台站、频率频道进行统一规划,争取到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全省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地面数字电视综合覆盖率基本达到现有模拟电视覆盖水平,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基本普及,通过高、标清方式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免费提供多套高质量的节目。 |
07 湖北国家应急广播平台建设 借助我省良好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资源以及湖北农村智能广播网的全面建设,建设全时段、全天候、全方位、调度灵活、覆盖全面、指挥便捷、安全可靠的湖北国家应急广播平台。发挥应急广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提升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
08 全省中波广播转播台升级改造工程 到2020年实现全省中波转播台转播和实验设备全面更新,全面实现“主备齐全、自动播出、远程控制”,形成中波广播全省一网、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格局。 |
09 全省县级广播电视台统一供片工程 根据国家关于切实加强县级广播电视台管理,着力落实县级广播电视台影视剧播出规范化、正版化的要求,确保我省县级广播电视台统一供片覆盖率达100%。推进统一供片工作的全市场化运营,在确保公益服务的同时,实现盈利,更好地推进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展壮大,提升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行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更好的服务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大局。 |
10 农村公益电影内容拓展工程 从省电影发展扶持资金中列支300万元用于商业电影点播,确保农村公益电影商业影片订购及放映达到30%以上。切实搞好农村电影及省级监管平台等相关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维护。推进实现省内农村电影放映院线资源有机统合,建设省级农村电影数字节目卫星接收站,建立统一管理与经营的省级农村电影片库。 |
11 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 落实每个乡镇及行政村建设(乡镇影院)室内固定放映点省财政30万元扶持资金。以长江电影集团为龙头,分类、分期在全省1039个乡镇(街办)有序开展数字影院建设工作,力争到“十三五”期间我省50%左右的乡镇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建成(乡镇影院)室内固定放映点,大幅提升我省农村居民观影效果和观影条件。 |
12 全面推进公益电影“五进工程” 对公益电影放映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进企业、进广场实施扶持和补贴,补贴标准比照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适当调整。社区、工地、企业、广场每月放映1场电影,让进城务工人员及城镇低收入群众也能免费观看电影,保障其观影需求和享受基本文化的权益。中小学校每学期放映2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发挥银兴校园院线等基础优势,积极开展优秀影片进大中专院校活动。拓展与交管、消防等部门以及地产、银行等企业合作的社区放映模式,将公益宣传与电影放映相结合,进一步树立电影行业的社会形象。 |
(五)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做强做大产业规模和实力
以打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目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产业业态创新,支持骨干企业、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积极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并购重组、上市融资,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构建多元开放的产业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全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氛围,引导并鼓励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走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推进出版创新和振兴,推动以绿色印刷、数字印刷、3D打印和个性化印刷等新兴印刷业态为代表的印刷复制业转型升级,扶持国有出版物发行网络建设,支持实体书店与电子商务合作,加强城乡发行网点建设。鼓励电影院线公司拓宽发行渠道,提升发行影片能力,支持湖北长江电影集团拓展电影制片等上游业务和开展衍生业务,打造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均衡发展的立体化电影放映网络。
--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主业优势明显、综合效益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特色鲜明、功能齐备的产业园区(基地),实施一批对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全局带动性强、产业效果显著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促进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
--建立健全版权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为平台,推进版权与文化、科技等领域融合发展,加强国际间版权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国内版权贸易,实现版权产业跨越式发展。
专栏5 战略性产业发展工程 |
01 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扶持30家龙头企业、20家示范企业、50家重点企业的百家企业扶持工程,大力实施扶持30个重大项目、20个示范项目、50个重点项目的百个项目扶持工程。 |
02 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依托我省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技术、产业、区位、人才、教育等优势,充分发挥华中地区首家获批的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示范作用,加快完成规划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教育数字出版”、“消费数字出版”和“数字出版终端及衍生产”等特色产业集群。 |
03 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产业园 搭建集版权登记、展示、鉴定、评估、交易、投融资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版权产业基地(园区)高端综合服务平台,为版权权利人和使用者提供国际化、系统化、专业化服务,实现版权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努力使交易中心建设成为覆盖全省、鼎立中部、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知名版权交易市场。 |
04 华中国家绿色印刷包装物流产业园 充分发挥园区作为全国六个国家级印刷产业园区(基地)之一的示范引领效应,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切实做好省部共建工作。大力完善与相关地区、部门和企业的合作框架协议,力争2020年前完善基本功能并全面投入使用。 |
05 华中国家发行物流产业园 依托湖北武汉特殊地理优势,借助华中图书交易会品牌优势,整合湖北省新华书店、湖北省邮政报刊发行及湖北报刊出版社和民营发行单位资源,开发建设以会展为平台、以电子商务为主、商住和仓储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集聚区,推动发行物流产业做强做大。 |
06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集团幼教业务重组上市 以少儿集团下属湖北海豚宝贝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为资本运作平台,将教育课程、玩教具、连锁幼儿园、幼儿教育信息化等相关幼教创新业务整体注入海豚宝贝,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整体改制后进入新三板市场挂牌,打造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学前教育”新兴业务新三板公司。 |
07 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上市 发挥垄上传媒体制、品牌和模式优势,实施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彰显“频道+渠道”的垄上模式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在战略新兴板上市。不断围绕“三农”拓展产业链条,建设“传媒+农业”的复合型产业平台,打造50亿市值的复合型产业集团。 |
08 太子湖文化数字创意产业园 湖北广电网络与武汉经济开发区在沌口合资建设,大力发展广电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影视媒资节目制作、智能电视、智能终端、家庭网关研制以及广电互联网应用、互联网金融和投资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打造广电事业产业互动发展和“文化+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 |
09 湖北长江电影集团综合提升工程 以银兴院线为核心,积极培育市场,扩大规模。深化集团与韩国乐天、深圳雅图等大型优质企业的合作关系,加快推进集团与珠江电影集团、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等文化企业的合作步伐。依托湖北电影文化资源优势,筹建集多功能电影城、影视制作、衍生产品研制开发、大型购物超市、星级宾馆等于一体的楚天电影产业园区,一体建设集涵盖学术研究、技术研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等功能的荆楚电影博物馆。 |
10 武汉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城 定位武汉中央文化街区,在现有181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基础上,以宣扬荆楚历史文化为主基调,对武汉大道、徐东大街、黄鹂路、东亭路覆盖区域,进行历史文化创意改造。力争将其作为武汉市东湖文化产业示范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成为全国文化新地标,成为推动武汉城市功能升级的重要引擎。 |
11 中国武汉创谷文化创意产业园 推进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联合共建,以文化创意创新产业为特色,进行孵化器、创意园区及现代服务业的配套建设,与武汉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城项目构成“一园两区”,满足创意创新创业、研发、办公及创意创新产品化生产场地的需求,形成资本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力争成为继“中国光谷”之后第二家在全国享有广泛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 |
12 光谷智能工业物流科技园 遵照国家对印刷行业倡导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业发展趋势,选址东湖高新开发区,作为楚天传媒产业园三期工程,建设集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现代化数字印刷方式、新型创意设计、智能化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
13 华中信息智造产业园 定位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选址东湖高新开发区,以“政务信息中心、民生信息制造中心”打造”湖北动漫大数据平台、新闻宣传网络集群平台、掌上农村综合产权服务平台、北斗智慧旅游平台、传神环球跨境电商平台、食品安全溯源服务平台和互联网游戏竞技平台”,形成“两大中心、七个平台”集聚,使之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新产业示范基地。 |
14 智慧湖北创客产业园 利用湖北广电的网络技术、传播、人才优势,以武汉经济开发区太子湖文化数字创意产业园为基础,在东湖高新区实施建设,形成两个国家级园区“双创客”驱动,提供数据开放、产品研发、应用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智慧湖北建设,推进开放数据标准化、产品创新社会化、成果转化惠民化、应用推广立体化。 |
15 红楚传媒文化产业园 一体化规划建设红楚传媒大厦、红楚传媒新媒体中心、红楚印刷包装基地、电子阅报栏生产基地、红楚动漫影像城、红楚艺术展览中心等项目,推进革命老区黄冈市提速发展。 |
16 荆京动漫影视产业基地 以荆门漳河新区为核心区域,打造集创意、动漫影视制作、放映、动漫剧表演、动漫角色体验等于一体的大型动漫文化产业园。 |
17 “三峡之星”广播电视旅游观光塔 将“三峡之星”广播电视旅游观光塔项目作为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地标性工程,建设广播电视发射和“观光环舱”“高空户外观景台”“旋转餐厅”“空中影院”“空中云梯”“三峡展览厅”“山顶商城”“高科技声光电模拟实景体验馆”等多功能设施。 |
18 五峰土家文化广电创意园项目 以五峰新县城渔洋河两河口大桥为轴心,上下各延伸500米,沿河道打造一个集土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展示、土家历史文化旅游、土家文化拓展创意、土家文化影视创意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及创意开发综合体,全面、系统、艺术化地反映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为全国土家族文化、影视交流搭建平台,为世界了解土家族打开一扇窗口。 |
(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实力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全面推进新闻出版广电实现技术、内容、业务、形态、功能等各个方面转型升级。
--加大出版印刷发行高新技术应用力度,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出版等新技术,采用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改造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阅读方式,开拓持续发展新空间,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切实满足用户需求。
--全面实现广播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省级广播电视台全部实现高清化制播,基本建立全媒体制播云平台和全台网,实现广播电视全媒体网络化综合制播。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广播电视台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制播,并具备部分或一套节目的高清制播能力。探索应用3D电视技术。
--参与实施“宽带中国”“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能家庭”战略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智慧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打造“农家百事通”。积极开发网络广播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持终端等多种业务形态,组织建设大型示范平台和面向多种终端的分发网络,为不同用户提供丰富多彩、高质量的内容服务,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信息服务。
--推进电影全业务、全流程、高度统筹的信息化管理,形成互联互通、可管可控、信息安全、资源共享的现代化数字化电影发行放映体系和适应产业化发展的数字电影信息化服务体系,提升电影视听质量、观影体验和运营服务管理水平。积极发展巨幕电影、3D电影、4K电影、动感电影、沉浸式电影和新型光源电影放映。
专栏6 科技创新工程 |
01 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 按照三网融合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要求,尽快建成云融合综合业务平台和云数据处理中心,升级干线传输宽带到600G以上。加快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建成互联互通、全程全网、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安全可靠并具有内容管理、节目播控、电子节目指南(EPG)、版权保护、鉴权认证、用户管理等功能的集成播控平台,形成统一运营、可控可管、科学合理的全业务运营支撑体系。 |
02 中国(武汉)数字音频广播产业基地 组建中智融合数字媒体产业公司,建设湖北武汉数字音频广播产业基地,设立国家数字音频广播工程实验室。建设涵盖关键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管理、核心设备生产制造、芯片设计、终端开发以及业务应用等全产业链要素的数字音频广播产业基地,打造数字音频广播研究、开发、应用的产业集群。 |
03 县级广播电视台采编播设备更新 切实增强基层广播电视主流媒体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更新改造县级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提升节目制作能力,提高节目质量,增强播出系统安全性,为更好地服务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筑牢基础。 |
四、保障措施
(一)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强化组织新保障
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切实履行新闻出版广电工作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基本职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清正、清廉、清明的行业风范。
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力争将相关工作任务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任期目标的重要考核内容,将新闻出版广电建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当地发改和财政部门投资计划和年度预算。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切实加强规划任务的中期评估和年度考核工作。
(二)以依法行政为基础,规范行业新秩序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完善行政审批联审网络平台,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更多地用市场的方式配置各种资源和要素。
加强日常监管,持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重点查处非法设立报刊社记者站和通讯社(分社)、非法使用书(刊)号、违规开办频率频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新闻出版广电内容产品评价体系、质量检验及认证体系,建立健全全省新闻出版广电业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切实搞好普法工作,搞好法律服务,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三)以政策资金为引导,撬动产业新发展
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推动事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积极推动国家和省关于新闻出版广电行业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保障政策的落实。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新闻出版广电领域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大我省新闻出版广电领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落实和推动力度。充分发挥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湖北省数字出版专项资金、湖北省电影发展扶持资金、湖北省社会公益出版专项资金、湖北省期刊发展扶持基金等专项发展资金作用,促进事业产业发展。
积极促进银企结合,充分发挥相关基金等金融产品作用,推动我省金融机构探索开发适合新闻出版广电企业特点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多元投资体系。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我省中小新闻出版广电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发展新活力
全面深化新闻出版广电改革,理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分类推进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单位改革,增强服务功能和发展活力。推动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自主经营的新闻出版广电企业经营机制,形成体现企业特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明确党组织在国有新闻出版广电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建立健全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机制,区分不同类型国有新闻出版广电企业功能作用,提升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至50%以上,合理设置经济考核指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国有控股上市文化公司特殊管理股和股权激励试点,开展国有新闻出版广电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探索市场化选聘人才的办法。
(五)以人才队伍为根本,培植发展新动力
加强领导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熟悉现代媒体发展规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双强的年轻化、专业化干部队伍。大力推进“两个一百”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复合型和行业紧缺急需的各类高端人才,抢占文化人才的制高点。以类别化、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为先导,发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作用,采用合作办学、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战略合作,不断提升从业人员适应新常态所需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权益保障,进一步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大力提升新闻出版广电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努力推动各类人才优势转化为行业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