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
×
索引号 MB1645265/2022-00891 分类 广播、电影、电视
发布机构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成文日期
文号 鄂广发〔2021〕21 号 生效日期 2021-09-27
有效性 有效 失效日期 2026-09-27
文件名称 湖北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 科技发展规划

湖北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 科技发展规划

来源: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时间:2021-09-27 10:00 浏览:
字号:
视力保护色: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我省媒体深度融合和智慧广电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引领、驱动和支撑作用,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现制定《湖北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行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智慧广电工程相关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新一代视频、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全流程全环节的综合创新应用,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智慧广电工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95家,开办公共广播电视频道频率212套、付费广播电视频道2套,其中广播频率98套,公共电视频道114套,付费电视频道2套;省共有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6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373座,广播电视发射总功率1584.38千瓦;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传

输干线总长30444.35公里,有线电视总用户数达1202.6万户。省广播电视综合率分别达99.86%99.72%

(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十三五期间,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工作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移动优先和一体化发展策略,打造智慧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取得长足进度。开展创新研究,创建中国(湖北)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融合创新中心,组建专家智库,在基础理论、新技术应用创新、实践模式探索、成果项目孵化上开展前瞻性研究,谋划媒体融合顶层设计。充分发挥集聚效能,打造长江云平台成为全国首个新闻政务服务的移动政务融媒体平台,建立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移动传播主阵地,形成全国示范领先的媒体融合湖北模式,助力全省媒体加快转型升级。县级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推动技术变革,坚持多屏互动、矩阵传播,构建一体化业务平台,制作分发多用途多渠道媒体融合产品,有效满足了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进一步夯实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主力军的作用。

二)节目制播向高清转型,广播电视内容供给能力大幅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工作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高品质视听内容供给体系建设,节目制作能力和技术质量大幅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高清化进程全面提速,较好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截至十三五末,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制播系统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经批准的高清电视频道达34个,省级电视频道高清化率达100%,地市级电视频道高清化率达62.5%,宜昌、襄阳、荆州、黄冈、黄石、恩施、十堰已实现市级电视频道100%高清化。湖北广播电视台正在建设一条包括104K摄像机、12套编辑及调色站点、容量2300TB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审片室等基础规模完整的4K全流程生产线,应用于重要栏目重点节目制作。

)网络传输向5G升级,广播电视分发体系建设全面提速

十三五期间,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工作深入实施宽带中国及智慧广电战略,完成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升级改造明显加快,宽带接入业务、智慧化服务业务应运而生,深入实施两个中心进万家、智慧党建、雪亮工程、平安城市、智慧乡村等智慧广电业务。全省建成三横五纵十环架构、总长150多万公里、覆盖全省17个市州99个县以及所有乡镇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行政村光缆通达率超90%、光纤到户覆盖率69% 、双向覆盖率92%。除开通高清互动数字电视及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外,还积极推动智慧广电和广电5G应用发展,5G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融媒体IDC大数据中心、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中分平台等一大批重大战略项目启动。

四)惠民工程向城乡延伸,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增强

2017年以来,国家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该项目工程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免费提供更多的中央、省、市、县等基本公共服务电视节目,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均等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我省共完成80个县级以上骨干电视发射台、282个补点电视发射站和23个调频发射台的建设改造任务。目前,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已全部建成开播,配套实施的省级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逐步实现省市县本地节目的开播。应急广播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应急信息播发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加强基层宣传工作、把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已经完成省级应急广播平台和传输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与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的技术对接。目前,已完成11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并实现与省级平台对接,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贯通,上下联动、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应急广播体系。2020底前,完成村村响省级平台建设,实现村村响全省农村地区设备系统工作状态、播出内容的监管全覆盖。已建成市州级平台10个、县级平台92个,25720个村级广播系统,安村村响终端300230只,在疫情防控、防灾救灾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安全监管措施得力,广播电视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十三五期间,稳步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网络安全与监测监管工作。以技术监测为核心支撑的综合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节目内容监听监看、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基本实现,为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可管可控、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通过全行业多次安全播出大检查、网络安全检测及应急演练,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不断加强安全播出保障力度和保障水平,确保了党的十九、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每年春节”、两会等重大活动、重要时段、重点节目的安全播出。在暴雨汛情等极端灾害天气中,确保值班值守力量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没有发生重大播出事件事故。制定颁布湖北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网络安全发展规划,修订印发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持续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及保护研究,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关键数据安全保护工作,从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等方面推进全行业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二、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党中央推进媒体融合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发展提出新要求

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这是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媒体融合已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构建主流媒体内容生产体系和舆论传播格局等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要适应当前形势,及时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建成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给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今中国正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历史性地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上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些重大举措给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渠道,广播电视发展当前与人民对美好视听生活的新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应对受众传播特性演进和观看习惯变化的能力亟待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适应受众移动化、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趋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均等化、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高质量视听内容服务和综合信息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互联网信息泛在传播给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保障带来新挑战

当前,移动应用、社交媒体、问答社区、网络直播、聚合类平台、自媒体公众号等新应用不断涌现,网上信息传播呈现出海量聚集,深度伪造等技术很容易被用于制作虚假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给舆论引导和内容监管带来新课题新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要坚持用主流价值驾驭新兴技术、引导技术发展、规范技术运用,提高用网治网的技术水平,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四)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给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兴起。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规模应用,用户画像、算法推荐等新技术正在网络传播领域加速应用,人工智能基于海量数据计算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和变化规律,直接生产和精准推送更有针对性的内容,5G网络商用和千兆宽带的普及将驱动信息传播以超高清视频、高新视频为主的多媒体信息流形式呈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要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紧盯信息革命新成果,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技术更新业态,以技术丰富表现,以技术促进融合,不断打造传播新优势、开辟辐射新版图,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三、总体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以推进我省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广播电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为重点,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智慧化发展、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实现广播电视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与转型升级,促进广播电视开发新业态、提供新服务、激发新动能、引导新供给、拉动新消费,为我省数字湖北、智慧城市、广电5G等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增强我省各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

二)基本原则

1.系统观念、前瞻布局。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构建质量与规模、效益与安全相统一的发展格局。

2.创新引领、深度融合。坚持创新思维,主动适应广播电视高清化、移动化、泛在化、分众化、差异化、智慧化的发展新趋势、新需求,持续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传播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

3.移动优先、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加强移动传播技术研究和标准推进,加快打造移动传播矩阵,创新移动内容产品,融通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努力形成移动传播新优势;筹兼顾存量资源,推动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积极参与推动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

4.可管可控、保障安全。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并举,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服务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高度重视互联网传播给网络空间治理和安全播出带来的新变化、新问题、新趋势,积极应用新技术防范新风险,实现行业发展和安全保障双促进齐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25年,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一代视听、信息技术在全行业广泛深度融合应用,在内容制作、分发传播、用户服务、技术支撑、生态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智慧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媒体融合持续深入推进,形成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特色鲜明、形态多样、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广电新发展格局,实现内容供给高端化、媒体生产一体化、网络传播泛在化、用户终端智能化、服务业态多元化、监测监管精准化、科技创新自主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对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显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广播电视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拓展媒体服务领域,创新赋能智慧广电多元化新业态

充分利用数字文化、在线消费等应用领域迭代升级和变革重构的机遇,深化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广电行业综合服务能力,以技术创新推动智慧广电新供给、新模式、新业态。

专栏1    发展智慧广电多元化新业态

1)打造面向全域宣传服务的智慧广电新业态

围绕广播电视宣传主业,建立健全智慧广电技术体系、运营体系、创新体系。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把内容供给和受众需求有机结合,推动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推出更多适合移动传播、社交传播的新闻产品;创新内容表现形式,生产更多短视频、微电影、公益广告、海报图片、有声新闻等产品,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运用VR、AR、MR和流媒体、超高清等技术,推出可视化、交互式内容产品,丰富智慧广电的传播形态、传播样式。强化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优先策略,加快广播电视与各类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加大适合移动终端收听收看的内容产品制播力度,推动视听服务的智慧化、便捷化、个性化,满足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的传播需求。到2025年,深度融合的智慧广电新业态丰富多样,用户黏性显著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2)打造面向便民乐民服务的智慧广电新业态

坚持为民、惠民、便民,顺应万物互联趋势,围绕智慧家庭进行网络创新、平台创新、终端创新、应用创新,为家庭用户创造更好体验。加快有线电视智能终端、智能组网、智慧家庭研究应用,发展大屏连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连用户等新模式。拓展高质量视听媒体和信息消费领域的智慧化服务产品,优化互动式、沉浸式体验,为家庭用户提供数字文娱、购物消费、居家生活、健康养老、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智慧服务,支撑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到2025年,初步构建智慧广电家庭服务体系,实现家庭综合服务的智慧化、便捷化、个性化。

3)打造面向惠政助企服务的智慧广电新业态

加强智慧广电与智慧社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规划的对接,拓展面向政企用户服务的新业态。更多更好链接融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统筹线上线下、公共服务与市场运营,协调在线课堂、电视会议、远程医疗、物联网等生活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发展,积极参与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等,加快

打造服务经济社会治理和发展的枢纽平台。到2025年,形成以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乡村、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医疗等智慧广电新发展体系。


二)发挥内容生产优势,增强广播电视节目供给能力

推动高清电视节目成为广播电视主流模式,引入标清电视节目逐步退出机制,加快4K超高清节目内容拍摄、制作、交易与版权保护等全链条技术体系与生态体系建设,探索8K高清节目内容生产。加快推进声音广播高质量发展,推动声音广播从单声道、立体声向环绕声、沉浸声演进,向用户提供高端化视听服务,增强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竞争力,引领文化新消费。


专栏2    增强广播电视节目供给能力

1)全面实现电视节目标清、高清同步播出

大力巩固和扩大标清、高清电视同播成果,加快各级电视节目高清化进程,支持有线电视全高清播出,为卫星电视户通、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提供标清节目。到2025年,通过有线网络覆盖的省、市、县电视频道全部实现高清化内容拍摄、制作和播出。

2)初步建立4K超高清电视制播体系

将发展4K超高清电视列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广播电视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到2025年,省台及武汉市等具备条件的市州台按照广电总局4K超高清晰度、宽色域技术标准,初步建成4K超高清电视采、编、播、存、传技术体系,实现湖北卫视等主要电视频道新闻、专题、纪录片等自办节目4K超高清播出。长江云和广电网络为支撑,探索建设省市县共享的全省4K超高清电视制作、播存平台及运行管理机制。积极鼓励相关社会单位、企业参加4K电视节目制作,增强全省4K节目制作、供给能力,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

3)推进音频节目高质量发展

以提升语音广播用户体验为抓手,根据节目资源、用户群体接收条件和传输覆盖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环绕声广播播出试点,逐步向沉浸声演进,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实现IP网络广播、无线数字广播以及无线调频广播多渠道混合覆盖。加强三维声关键技术应用推广,推动三维声技术在高清视频、高新视频的应用示范。到2025年,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具备三维声制作和播出能力。


三)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建设打造全媒体一体化新平台

加快全省各级广电媒体平台IP化、云化、融合化、智慧化,建设广播电视制播一体化信息平台,推动建立一体化资源配置、多媒体内容汇聚、共平台内容生产、多渠道内容分发、多终端精准服务、全流程智能协同的智慧内容生产体系。构建智能化节目制播体系,打通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传播之间,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增强媒体服务供给能力,抢占全媒体时代战略高地。

专题3    打造全媒体一体化新平台

1)构建融合媒体云平台新格局

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手段,逐步提升制播云平台内容生产能力,强化云非编、演播室云播出、全媒体智能媒资库、移动采编等功能,优化操作体验,逐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向云平台的迁移。统筹各级广电制播云平台规划与部署,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多样、上下联动的广播电视制播云平台体系,推动微服务架构在制播云平台中的创新应用,不断提升云平台的使用效率和功能弹性,逐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向云平台的迁移。提高云平台的信息汇聚、资源共享能力,完善全媒体内容库,实现全渠道素材信源的统一汇聚、智能编目处理、便捷检索调用,实现省市县三级媒体内容共享和融合生产。建设既接轨市场又有广电特色的网络互动直播系统,利用现有视频直播产品,打造集采拍、调互动点播等一体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2025年,省级平台开展基于IP架构的云端总控系统及播出系统试点建设,打造制作播控一体化智能云平台,逐步形成选题云端策划、素材云端汇聚,节目云端生产、内容云端分发,多路云端播出、效果云端分析的完整闭环,通过试点运行,探索建立云端制播共享机制,促进全省广电媒体节目生产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2)加快推进制播体系技术迭代升级

加快推动制播系统从SDIIP技术架构转变、从IPv4IPv6演进,构建面向下一代媒体制播网络的IP化高清/超高清/高新视频制播体系,加速文件域制播和信号域制播的融合,建立内容审核共享机制,重塑新型制播流程。推动面向互联网、云平台的IP化制播标准体系建设。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在内容选题、素材采集、节目制作、内容审核、媒资管理等环节的应用,促进制播体系智能化,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各级媒体机构在构建全频道高清播出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云平台节目制作系统到电视播出系统的文件化、IP化双向安全对接,实现制播体系节目生产、内容分发的全流程一体化。

3)构建全省融媒体中心支撑平台

坚持移动移先、打造媒体矩阵、疏通传输渠道、扩大传播影响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省市县一体化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机制,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覆盖的传播格局。优化升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立足全省融媒体中心技术支撑平台的功能定位,推进长江云技术平台优化升级,进一步强化新闻政务服务核心功能,有效支撑市县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运行。统筹推进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强对全省各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统筹规划和标准支撑,加快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再造流程步伐,促进多渠道资源共享、多业务数据互通,解决媒体资源重复分散问题,推动全省广播电视融媒体建设向纵深发展。


四)加速传输覆盖体系创新,重塑智慧广电泛在化新网络

加快我省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转型,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资源,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智能协同安全的新型广电网络。力推动广5G、IPv6、工业互联网建设,建成集约高效的主流媒体融合传播网、数字文化传播网、基础战略资源网,增强广电网络的辐射力、传播力。


专题4    重塑智慧广电泛在化新网络

1)建设广电网络智慧化业务生产体系

按照规模集中、按需分配、弹性扩展、便捷运维的标准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广电网络敏捷、动态、迭代式的新型技术支撑模式,形成兼顾能力效果、便于监督管控的工作机制。推动广电网络云平台建设,从建设基础设施的IaaS云平台起步,逐步扩充规模,加快向功能性服务和管控性服务演进;汇聚数据和软件资源,逐步推动网络技术资源PaaS云平台化,提升大数据及信息服务等业务的智能化水平;构建多样化SaaS云服务产品,培育明星级应用,支撑广播电视业务创新升级。强化广电网络大数据建设,运用数据管理思维,实现从看数据用数据的转变。以用户为中心推动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大数据用户行为分析功能和营销机制,支撑针对不同用户的精准营销和各类业务的融合创新,辅助支撑智能化运营决策,提高运营的精准度、有效性。加快省级广电网络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面向全省系统提供数据存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和数据产品输出服务,对外输出具有广电行业特点的大数据产品。到2025年,建成广电大数据中心,初步形成大数据应用开发的基础支撑。采用云计算架构和技术建设统IT支撑平台,完成广电网络信息化系统支撑平台的能力整合,逐步拓展面向政企客户提供云服务的能力。

2)建设智慧广电网络传输体系

IP化、云化、智慧化、融合化为方向,加速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升级,建设全互联、广电通信技术融合的新型广电网络。建设覆盖全省、高速可靠、可管可控的多业务承载省干网,实现网络架构扁平化、清晰化,实现全业务、全流量的统一调度。统筹推进省干网100G升级工程,积极探索SDN/NFVSD-WAN400GOTN技术应用,持续提升网络智能化调度能力。加快实施城域网路由化、扁平化、BRAS沉、MPLSVPN全城域网支持等项目,进一步推动城域网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推动集客业务平面建设,实施公客和集客业务的分别承载。统筹推进vBAS试点和下一代SDN城域网架构试点,探索城域网络后续演进模式。全面提升固网接入带宽水平,通过10G-PON设备规模部署,持续开展光纤到户薄弱区域改造升级,促进全光接入网进一步向用户端延伸,满足4K超高清视频等高带宽应用的需求,有效支撑新应用新业务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具备千兆到户能力。

3)启动建设广电5G网络体系

推进广电5G网络建设,实现有线无线融合网络的协同传输,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高质量广播电视和综合信息服务。开展以SA独立组网模式的5G基站示范网建设,开展包括标清、高清、超高清交互视频服务的5G视频传 输和高速宽带接入业务。对重大赛事、重大活动开展5G4K直播探索;开展5G高清监控系统试点建设;探索5G应急指挥网络、移动电子政务、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无人机巡逻等应用模式。到2025年,全面建成广电5G网,5G广播电视业务网投入使用,利用NB-IoT等技术在智能泊车、智慧城管、智慧楼宇等服务上开展垂直应用业务。

4)推进面向广电5G的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升级

按照《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技术指导意见》(广电发201982号)和《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技术实施指南》(广电办发〔2020300号)要求,着重构建以云、网、为基础的新型网络总体架构。应用SDN/SDONNFVIPv6、全光交换、光层/IP层协调等技术,推进有线电视网络IP化、光纤化,建设有线和5G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安全可靠、可管可控、调度灵活、高速智能的传输网和数据网。采用新一代光接入、5G超宽接入及新一代无线局域网等技术协同组网,构建大带宽有线和无线融合接入网络,支撑高品质视听服务及智慧广电业务应用。到2025年,有线电视网络云、网、端架构基本形成,与广电5G融为一体的新型有线网络 技术体系全面建立,具备支撑广电5G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网的能力。网络、应用、终端支持IPv6协议,宽带固网与5G网络融合接入能力达到千兆,面向家庭用户和垂直行业用户,提供全景式、沉浸式、互动式、大带宽、低延时的高端业务,为政用、民用、商用智慧广电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5)推进IPTV服务升级

严格落实IPTV相关工作和管理标准,规范内容汇集、筛选、播出、分发、传输、接收各环节的接口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推动平台建设标准化。推动集成播控平台4K超高清视频服务能力建设,推进服务多元化智慧化升级。应用DRM商用密码技术,加强IPTV内容保护和安全。依托IPTV业务的强交互属性,研究大小屏互动、多屏联动技术,借助A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升接收端用户画像精度,做到用户智能推荐,进一步提升内容精准投放能力,提高用户黏性。加速推进IPv4IPv6演进,推动集成播控平台的升级改造,到2025年,全面支持IPv6协议,4K超高清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高新视频业务丰富多样,多元化业务全面开展。

(五)推进惠民工程资源整合,实现广电公共服务智慧化

建立湖北广电公共服务资源平台,整合汇聚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应急广播、农村智能广播、中波无线覆盖等公共服务惠民工程资源,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项目数据的融合化传输覆盖、智慧化运行管理,有效提升广电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能力。


专题5    实现广电公共服务智慧化

1)建立湖北广电公共服务资源平台

建立湖北广电公共服务资源平台,实现全省广电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智慧、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广电公共服务供给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实施升级改造,提升村村响服务质效

基于双向IPV6和虚拟专用网(VPN)传输技术,利用楚  天云和4G/5G无线/有线传输链路,建设新一代省级村村  控制总平台。升级改造市、县、乡、村平台、终端和插播  设备,将全省各级村村响平台和终端纳入省级村村响控制总平台,形成全省一张网管理运行,整合现有资源,降低  维护成本,确保各级平台设备和所有终端的播发内容、动态工作数据能够实时回传到省级平台,实现有效监管和指挥。提供移动终端、视频终端、对讲终端等增值服务,满足应急应险统一调度指挥、智慧农业、智慧乡村、智慧服务的需要。

3)完善农村智能广播网节目供给系统

以云平台为支撑,汇聚各类媒体和平台的涉农节目信息,健全节目收录编审、存储检索、打包加扰、编单排期、分发推送、统计分析等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全省村村响农村智能广播网共享平台。各市州、县市利用全省无线数字电视播控传输链路与省节目平台对接,按照统一标准完善本地节目平台授权管理、浏览查询、点播共享、解扰播放功能,根据需要从省级节目平台下载节目与信息,更好满足农民群众收听需要。

4)进一步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以全省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一、二级播控平台为节点,实现省级应急广播平台与各地应急广播平台(融媒体平台、村响节目平台)融合对接,有效利用各地融媒体传输覆盖渠道,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应急广播体系。充分运用卫星、有线、无线、IPTV、互联网等渠道资源,研究提出应急广播消息快速传送和信息触发终端机制,全面触达电视机、收音机、大喇叭、手机、电脑、户外大屏等各类终端,切实发挥应急广播应急处置信息传递主渠道工作效能。到2025年,初步形成上下贯通、综合覆盖、平战结合、安全可靠的应急广播体系,提供覆盖城乡、精准管理、多场景应用的应急广播高质量服务。


六)健全保障监管体系,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能力

加快推动广播电视现有监测监管系统的数据标准化,加强密码管理和关键数据安全保护,完善融合监测智慧监管体系,构建精准化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服务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逐步提高用网治网科技水平,增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专题6    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能力

1)推进融合监测智慧监管体系建设

按照资源集约管理使用的原则,推进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云平台建设。聚焦技术质量监测、节目监管、安全播出监管、网络安全监管等4类监测监管核心业务,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支撑,建设基于统一云平台架构的全省广播电视监测监管智慧云平台,实现各技术系统高内聚低耦合,实现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智慧化监管。完善IPTV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等监测监管系统,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广播监测系统,对灰广播、黑广播进行实时管理,建设4K超高清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推进5G交互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建设。聚焦传播秩序监管、节目内容监管、专项与应急任务监管三类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核心业务,建设全省融合媒体监管系统,实现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的精准化搜索、全方位覆盖以及网络直播及微博、微信视听节目内容监管功能,增强网络视听舆情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建设综合监管数据管理体系,实现专网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在全省具备5G网络覆盖条件的地区,探索5G、有线、无线终端融合监测,开展4K高清电视、VR等新业务、新服务、新形态监测研究。对现有高清视频监测体系进行升级,扩展4K等超高清视频接入系统。针对各类VR终端上播出的VR视频进行抽帧检测,建立和完善视频违规样本库,实现违规VR视频的自动发现预警。推进公共服务项目智慧化监测,通过应急广播平台效果评估系统,全面汇聚包括播发内容、传输覆盖网络、广播资源状态、分发传输效果在内的应急广播信息播发数据,实现对国家、省、市、县有线无线应急广播节目的动态监测和评估。通过村村响省级监管平台,实现对各县市村村响统和终端的地址信息、在线信息、故障信息以及系统播发内容发布率、覆盖率的实时监测,为节目内容播发效果动态评估和广播节目融合共享提供大数据支撑。

2)健全智慧广电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实施广播电视网络安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构建网络安全监测系统、态势感知系统、预警系统、事件取证与处置系统、网络安全资源库、信息共享平台、网络安全检测及风险评估系统、培训演练系统,加强对广播电视重要信息系统、新媒体业务系统、机构网站,以及与公网连接的各类业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密码应用管理和关键数据安全保护工作。统筹建设网络安全漏洞检测系统,定期对全省行业互联网用户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通报网络安全漏洞信息,监督相关单位及时堵塞网络安全漏洞,为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掌握行业网络安全状况、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举措提供决策支撑和研判依据。到2025年,我省智慧广电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网络安全防御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


七)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构筑智慧广电生态发展体系

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行业内外产学研资源优势,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建立协同化的智慧广电科技创新生态,加强行业顶层设计,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专题7

构筑智慧广电生态发展体系

1)大力推进智慧广电产业基地建设

紧密结合智慧广电发展需要,紧抓地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合理利用省广播电视台、省广电网络、武汉广 播电视台的土地及相关资源,多方吸纳业内外产学研优势资源,共同推进中国(武汉)智慧广电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移动广播与信息服务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建设,有效推进推动中国广电区域分中心(包括广电5G核心网区域中心节点及流量交换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解析二级节点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5G、工业互联网、智慧广电融合创新的14N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到2025年,在广电5G、智慧广电产品、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大力推进移动广播与信息服务广电总局实验室建设

发挥广电特色优势,探索政产学研用的新型研发机构模式;围绕通讯、导航、遥感一体化方向,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基于移动广播技术的广电多网络协同通讯方法,构建实战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可扩展的集成通讯、遥感与导航技术的精准信息服务平台;开展面向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应急与公共安全、高新音视频等行业的典型示范应用;探讨移动广播服务北斗地基增强服务、应急信息服务、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的标准及规范。围绕3个研究方向,积极推动移动广播与信息服务广电总局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遥感与应急广播的处置模式研究,探索空天地、通导遥环境下的应急管理信息渠道构建;围绕载人平台地基增强,强化广播电视与车联网的技术对接。

3)探索广电5G物联网业务新模式

密切关注5G和物联网标准制定进程,重点关注5G技术对传统电视节目传送方式的影响,结合前期试点经验,广泛深入开展技术培训交流,加快广电5G技术储备进程,探索网络演进路径。积极寻找适合广电网络的5G应用场景,加快物联网应用技术开发,积极参与物联网生态链建设,探索推广项目建设,实现5G、工业互联网、智慧广电融合创新的14N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到2025年,在广电5G、智慧广电产品、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大力推进移动广播与信息服务广电总局实验室建设

发挥广电特色优势,探索政产学研用的新型研发机构模式;围绕通讯、导航、遥感一体化方向,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基于移动广播技术的广电多网络协同通讯方法,构建实战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可扩展的集成通讯、遥感与导航技术的精准信息服务平台;开展面向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应急与公共安全、高新音视频等行业的典型示范应用;探讨移动广播服务北斗地基增强服务、应急信息服务、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的标准及规范。围绕3个研究方向,积极推动移动广播与信息服务广电总局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遥感与应急广播的处置模式研究,探索空天地、通导遥环境下的应急管理信息渠道构建;围绕载人平台地基增强,强化广播电视与车联网的技术对接。

3)探索广电5G物联网业务新模式

密切关注5G和物联网标准制定进程,重点关注5G技术对传统电视节目传送方式的影响,结合前期试点经验,广泛深入开展技术培训交流,加快广电5G技术储备进程,探索网络演进路径。积极寻找适合广电网络的5G应用场景,加快物联网应用技术开发,积极参与物联网生态链建设,探索推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广电部门要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工作,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广播电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创新,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协调机制,做好工作保障,切实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发展落到实处。

二)争取政策支持

各地广电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政策支持,推动辖区内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重点科技项目建设,充分争取和利用中央、地方各类专项资金、财政补贴,创新投资运营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发展的投入,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三)强化人才支撑

各级播出机构要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加大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等激励措施,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专家库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内外专家咨询指导作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广播电视人才队伍成长机制。

四)做好规划宣贯

湖北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发展纲要,需要行业内外、上下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加强规划宣传贯彻,是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要因地制宜,加强科技规划的宣传引导,确保规划贯彻实施到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