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南漳融媒体中心“娘子军” 撑起抗疫宣传半边天

来源:南漳县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0-03-08 14:26 浏览:
视力保护色:

南漳县融媒体中心现有干部职工112人,其中女职工66人,占总人数的60%。从1月22日至今,66名女职工组成的“娘子军”持续满负荷运转,闻警而动,冲锋在前,撑起了融媒体中心抗“疫”的半边天,用镜头和键盘展现、记录了南漳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壮美画卷。

冲锋在前,争当最美“逆行”者。湛晓靖、方杨茜、张昊婷等“战地女记者”,不管是去发热门诊、隔离病区,不论面对的是一线医生、护士,还是疑似病人,只要是宣传需要,她们都毫不畏惧,扛起摄像机,勇往直前。为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她们与医护人员、住院病人“亲密接触”,深入乡镇、社区采访报道,撰写编发了一大批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处处遍布她们的足迹,吃方便面,喝矿泉水,她们毫无怨言。

团结协作,无时不在的“小编”。发布和指挥中心的女编辑们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白天、黑夜连轴转,确保新闻宣传不断档、各项任务顺利推进。编辑方荩娅,丈夫在外地不能回家,孩子还小,全靠父母照顾。她连着40多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加班加点完成云上南漳的编辑、推送任务。同时,把南漳的先进典型经验推送到学习强国平台,2月以来,《学习强国》平台已采用南漳稿件81条。杨丽是广播、电视的编单编辑,疫情防控期间,为满足广大群众收听收看需求,电视新闻节目调整为早上8点至晚上11点,每小时滚动播放1次。杨丽的工作时间也随之拉长了,顾不上家里需要照顾的孩子,每天晚上9点半以后才能回家,一个多月来,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王夏薇,除了编辑发布稿件,还承担新华社现场云稿件的编辑和推送,战“疫”开始前,她刚刚因病住院一周,一出院她就投入了工作。战疫期间,她向新华社现场云推送并发布稿件20多条。柳艳林,除了编辑发布稿件,还独自承担今日南漳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其他岗位可以轮班,她却每天必须值守。为了紧急制作中心安排的H5宣传材料,她一个通宵没有睡觉,加班制作,熬得眼睛红肿也要坚持完成任务。

及时发声,传递满满正能量。广播节目部主任苑蕾带领播音部的主持人们,面对每天持续不断传递过来的各类新闻、信息稿件,随到随播,嗓子疼了就含上润喉片继续工作。不仅如此,她们还积极策划组织开展线上朗诵、网络k歌、防疫心理课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居家”节目,疏解群众情绪。一系列“接地气”的民生话题,拉近了彼此距离,传递了防疫知识,受众达72.6万人次。

“小布”快跑,物资配送解民忧。为保障非常时期群众生活供应,县融媒体中心发挥媒体优势,依托官微《南漳发布》,搭建公益网上购物平台“小布商城”。组建了“巾帼志愿服务队”,马晓曼、李娟等9名女同志纷纷化身“店小二”、“快递小哥”,截至目前完成订购配送12835单,累计交易额123.8万元。

“疫情”后方,默默坚守显担当。面对疫情防控这场争分夺秒的斗争,与时间赛跑的,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广大新闻工作者,还有在疫情后方的默默奉献者们。办公室主任张季承担了大量的文字材料报送工作,她逐字逐句推敲,反复求证修改,力求精练准确。一张办公桌,常常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全然顾不得长期伏案所致的颈椎病痛苦。‌舆情专班成员龙菲,鼠标是她的“武器”,夜深人静时电脑手机响起的“嘀嘀”声就是冲锋的号角,她广泛搜集民情民意,始终坚守网络主阵地。

截至目前,南漳县融媒体中心共采编、发布、报道疫情防控新闻信息11767条,举办“媒体通气会”38场,累计76.8万人次在线观看。中央级媒体采用稿件116条(中央电视台4条,人民日报客户端1条,央视新闻移动网14条,学习强国81条,新华社16条),省级媒体采用稿件132条,市级媒体采用稿件556条。

疫情未清除,战斗不停止。尽管连续作战,县融媒体中心的“娘子军”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就是这样一班舍小家、顾大家、爱岗敬业的娘子军队伍,为南漳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工作贡献了女新闻工作者的全部力量。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