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时间:2024-06-21 11:46 浏览:
视力保护色:

时间:2024-05-09

嘉宾: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正斌;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俊;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开斌;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水华;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吴圣凡

内容: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4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5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实施意见》精神,介绍相关工作,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文字实录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胡从东: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4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实施意见》精神,介绍相关工作,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正斌先生;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俊先生;

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开斌先生;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水华先生;

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吴圣凡先生。

首先,请刘正斌先生介绍《实施意见》起草情况。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正斌: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就《实施意见》制订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研究和探索,我们率先出台《实施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湖北抢抓历史机遇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成为竞争的焦点。科技日新月异,机遇稍纵即逝,只有掌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掌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湖北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殷殷嘱托,就必须科学认识新质生产力,积极主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体现湖北担当作为的关键举措。湖北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有基础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必须围绕“国家所需”贡献“湖北所能”、展现“湖北担当”。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有硬核支撑。湖北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两院院士81位,高等院校132所、在校大学生200万人,科研机构3600家、研发人员35万,高新技术企业2.5万家,有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477家新型研发机构,科创平台矩阵、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条件居全国第一方阵。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新赛道上,湖北蓄势而发。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有坚实底座。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3个产业接近万亿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湖北有4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个。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有丰沃土壤。湖北处在陆海空三大“丝绸之路”交汇点上,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空间,畅通全球主要经济圈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依托自由贸易区和各类口岸打造现代化开放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有鲜明底色。湖北是千湖之省、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省份,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发展绿色生产力具有独特优势。

第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支撑湖北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湖北经济顶压前行、持续向好,走出了一条“疫后复苏—复元打平—重回赛道—修复向好—聚势提升”的发展曲线,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一季度,湖北GDP增长6.1%,主要指标高于全国、领先中部。特别亮眼的是,我们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5%,数字经济营收增长23.4%,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9.6%。2024年国家科技奖项提名中,湖北入围数量跃居全国第2,新质生产力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上个月,湖北省委召开全会,就“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系统部署,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就是希望通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型、增长动能转换,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强劲动力。

二、《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大板块,共7个方面内容、18条具体措施。

一是总体要求突出重点、可量化。立足湖北省情实际,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安排和主要目标。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勾勒出湖北未来5年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美好蓝图。定量方面,精炼提出一批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重点指标。比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4%以上,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8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等等。定性方面,科学谋划“五区一高地”的目标定位,即全力创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导区、世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核心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示范区,加快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二是主要任务彰显特色、可操作。从激活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夯实新质生产力产业支撑、擦亮新质生产力鲜明底色、塑造新质生产力良好生态四个方面,系统提出了一批创新性、关键性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激活核心要素方面,提出打造“双中心、三走廊、四平台”的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力争每年开展15项左右跨学科颠覆性技术研究,每年突破30项左右优势领域关键技术,全省技术合同年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夯实产业支撑方面,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引领“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重点是打好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三大战役”,推动算力、存力、运力和绿色电力“四力”倍增,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重点布局实施人形机器人突破、6G创新发展、高端AI芯片提升、量子科技攻关、脑机接口融合、合成生物引领等8大重点工程。擦亮鲜明底色方面,以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大力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等十大绿色转型工程,推进交通运输“公转水”“公转铁”,加快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塑造良好生态方面,提出加快建设数据、技术、碳交易、金融“四大市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出台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四首”激励政策,实施战略科技人才引领、青年拔尖人才成长、卓越工程师集聚和优秀工匠培育“四大专项计划”。

三是保障措施力求有效、可实现。我们坚持“双管齐下”,既有加强省级层面战略谋划、统筹协调,出台配套政策,开展监测评估这些“硬要求”,也有加强政府投资、信贷支持、基金孵化、企业培育、人才培养等“强服务”,力求打好支撑保障的“组合拳”,加快推动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

三、下步打算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安排部署,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实施意见》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相信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湖北一定能够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谢谢!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胡从东:

谢谢刘正斌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实施意见》中提到工匠培育,请问湖北在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什么考虑?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吴圣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技能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技兴荆楚”工程,持续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推动湖北省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底,全省技能人才(劳动者)总量达993.94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30.6%、其中高技能人才307.3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1%,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发挥部门职能,加强工匠培育,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以服务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加强工匠体系建设研究,积极实施技能强企行动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聚焦新质生产力和我省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发布重点补贴性职业培训指导目录,大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不断提升培训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依托企业、院校建设好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助力企业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是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促进更多劳动者技能成才。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开展“湖北工匠杯”系列技能竞赛,加强赛事统筹管理,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建,鼓励支持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三是以人才评价激励为保障,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全面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时代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指导推动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

经济日报记者: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发展的具体领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请问我省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开斌: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创新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体两翼,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我们将以创新为引领、供应链为抓手,集中发展为着力点,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五聚并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优势产业聚势突破,构筑产业新优势。落实“七个一”的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工作机制,采取超常规措施、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和北斗产业聚势突破,涌现出万瓦光纤激光器等一批打破国外垄断“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目前我省五大优势产业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占到规上工业的六成以上。

二是新兴特色产业聚力提升,释放产业新动能。创新实施“链长”领导协调、“链主”导航引领、“链创”协同攻关的“三链”融合机制,集中政府资源优势、龙头企业优势和创新平台优势,推动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10个新兴特色产业提速发展,培育出集成电路芯片CMP抛光垫等一批成果,一季度我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5%,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8.7%。

三是传统产业聚焦转型,激发产业新活力。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实施新一轮万企万亿技改,加快汽车、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向新而行、向高而攀、向绿而进。一季度,我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1%,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同时,有力有序协同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推动长江汽车、华纺链、九州医药等供应链平台的实体化运作,引导企业上链,不断放大供应链平台效能,加力推动产业发展。

四是未来产业聚结布局,抢占产业新赛道。紧盯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前瞻布局建设创新平台,支持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抢占未来网络、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等新赛道。瞄准类脑智能、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前沿科技,加速拓展应用场景和产品上市。

五是数实融合聚变赋能,激发产业新质效。狠抓数字基建,全力实施“5G万站工程”,一季度全省5G宏基站数量累计达12.5万个,组织开展全省5G网络村村通集中攻坚行动,千兆宽带用户达856万户。做强数字产业,实施《湖北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三年全覆盖,全省5G工厂已达到238家,工业企业上云5万家,覆盖率近50%。

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优存量、拓增量、提质量,着力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加力推进优势产业突破、加速新兴产业壮大、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加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筑牢产业支撑。

湖北日报记者: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请问我省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特别是在以“用”为导向的科创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俊: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扎实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持续跃升,湖北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一是统筹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我们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湖北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有效集聚了技术、资本、人才、产业。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10家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8家,新型研发机构477家,均居全国前列。九峰山实验室组建两年多时间,就吸引海内外400多位高端人才,成为我国化合物半导体领域重要研发基地。

二是系统部署重大科技项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坚持“四个面向”,深入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启动实施29项“尖刀”技术攻关工程项目,成功研发全球首颗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小卫星、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有力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三是大力培育优质科创企业,壮大产业创新“主力军”。我们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科创企业梯次跃升链和配套服务链,推动科创企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461家,同比增长26.4%,排名首次上升至全国第6;2023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303家,同比增长47.07%,排名全国第5。

四是搭建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畅通成果转化“新通道”。我们聚焦将科教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打造以用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目前,平台由东湖高新区试点先行向市州、大湾区及海外拓展延伸,建立了“三网一包”服务体系。“天网”智能匹配,形成企业需求1天确认、5天沟通、15天提出解决方案的对接响应机制,入驻企业15791家、采集需求9587项;“地网”需求挖掘,构建了“1+8+N”的线下服务体系,离岸、在岸创新中心共链接科研机构88家、对接项目99个;“金网”金融赋能,设立总规模20亿元、3亿元的在岸、离岸科创投资基金;“政策包”引导激励,分类实施5项39条政策,142个项目获得1.34亿元资金支持。在平台引领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802.24亿元,较上年度增长59.8%,排名由全国第7跃升至全国第3。

五是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未来发展“新赛道”。我们聚焦人工智能、6G、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前瞻布局,制定出台人工智能三年行动方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成功接入“中国算力网”,东湖灵境SoulGPT、中科凡语“飞语”等行业大模型实现商业化落地。全省在建5G全链接工厂238家,入选全球“灯塔工厂”2家。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努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湖北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人民网记者: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请问我省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是什么?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水华: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分区分类建立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守牢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底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建立完善土地分区分类利用体系、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开发建设管控体系、治理体系,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推进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确保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积极推进三峡(坝区)统筹发展与安全综合试验区、丹江口库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建设。

二是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进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高效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行业协同增效,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深入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推动“中碳登”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

三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推进实施《湖北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焦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交通车船和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建立“链长+链主+链创”融合长效机制,推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强链补链延链、市场主体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市场需求扩大五大行动,提升产业发展规模,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全省绿色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央广网记者:刚才刘主任您提到,为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出台落实配套政策。请问省发改委有在开展相关工作吗?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吗?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正斌: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产业是经济之本,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积极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和转型,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近期,我们研究起草了6G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下面,我就这两个配套政策,向大家作一个简单介绍。

关于6G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发展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未来所向、国家所需,也是湖北所能、群众所盼。总的来看,当前全球正处在5G全面推广应用、6G加速研发起步的发展阶段,我国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全球领先,我省在产业基础、创新平台、技术储备、高端人才、融合应用等方面有独特优势,6G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在6G创新发展上,我们提出了推进“211”工程的实施路径,核心是围绕“2、1、1”三个数字展开。第一个数字“2”,指的5G-A规模提升和6G技术攻关“双线并进”。5G-Advanced是5G网络的演进和增强版,也是6G技术储备的蓄水池。我们主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强基提升、行业场景应用、市场主体培育、高端人才引育等5个方面重点工作。第二个数字“1”和第三个数字“1”,就是推进“双十大行动”。第一个十大行动,是5G-A规模提升十大行动,主要包括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枢纽、智慧文旅、城市管理等7个领域率先开展5G-A示范应用,做大做强通信设备、核心元器件和智能终端等3大产业;第二个十大行动,是开展6G核心技术十大攻关行动,聚焦6G智能空口链路、超维度天线、被动式通信、芯片、光器件、内生智能网络、通感算融合、星地融合移动通信、高精度定位追踪与同步成像、确定性网络等10个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关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人形机器人在国际上被视作衡量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高端制造业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都已经纷纷布局,而我省人形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偏小,产业链创新链主要集中在上游核心部件,中游整机制造以及下游应用服务相对缺失,必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为此,我们立足省情实际,坚持以整带零、以零强整、强化支撑,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实现“从0到1”的研发、“从1到100”的产业化。在以整带零方面,我们将实施关键整机突破专项,聚焦“精准感知—智能决策—高效执行”3大核心环节,开展整机研发和企业招引行动,力争到今年底形成1款以上人形机器人样机,到2025年落户1-2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在以零强整方面,我们将实施关键部件突破专项,开展“大脑、小脑、感知、躯干、四肢”五大突破专项行动,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同步建立产品创新体系,推动实现产品量产,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和产品。在强化支撑方面,我们将采取院士领衔、应用牵引、资本助力、生态营造的方式,加强基础研究、创新体系、服务平台、应用场景、高端人才、要素保障等全方位多维度支撑,力争到2025年形成2-3项人形机器人领域基础研究成果,新增3个以上创新联合体、3-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成5个以上应用标杆场景,成为全国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地区。

谢谢!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胡从东:

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